“手足无措”的免税烟微信号:是谁在浑水摸鱼?
近日,一个名为“手足无措”的微信号在朋友圈内流传,兜售所谓的“免税烟”。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近年来,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非法烟草交易的活动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免税烟”三个字,对于不少烟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意味着更低的价格,甚至“高性价比”的名牌烟。然而,这些所谓的“免税烟”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陷阱。
“免税”背后的猫腻:真假难辨的烟草
“手足无措”之类的微信号,通常声称其销售的香烟是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例如海外代购、机场免税店等等。他们会展示一些看似“正品”的图片,并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吸引顾客。
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一位曾经购买过类似“免税烟”的消费者化名“李先生”告诉记者,他通过一个微信号购买了一批“中华”香烟,价格确实比市面上便宜不少。但收到货后,他发现烟盒的包装粗糙,烟丝的质量也很差,抽起来口感更是与正品相差甚远。
“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找卖家理论,结果直接被拉黑了。”李先生懊恼地说,“贪小便宜吃了大亏,以后再也不敢相信这种所谓的‘免税烟’了。”
事实上,很多所谓的“免税烟”都是假冒伪劣产品。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生产假烟,然后冒充“免税烟”进行销售,从中牟取暴利。这些假烟不仅质量低劣,而且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逃避监管的灰色地带:谁来保障消费者权益?
除了假烟的问题,这些微信号销售的“免税烟”还存在逃避监管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烟草制品属于专卖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从事烟草专卖品的生产、批发和零售业务。
而这些微信号往往没有取得相关的许可证,属于非法经营。他们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交易,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很难维权。
“我之前在一个微信号上买过一批烟,收到的货和卖家承诺的完全不一样。我找平台投诉,但是平台说这种交易属于个人行为,他们管不了。”另一位化名“王女士”的消费者无奈地表示。
这种现象暴露出目前社交平台监管的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平台的便捷性和匿名性,从事非法活动,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打击非法烟草交易:需要多方联动
要彻底整治这种乱象,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发力。
首先,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社交平台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要建立完善的举报机制,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局面。
其次,社交平台要履行自身的责任,加强对用户的审核,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账号进行封禁。同时,要加强对用户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免税烟”的警惕性。
再次,消费者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轻信陌生人的宣传。在购买烟草制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并索要发票等凭证,以便日后维权。
最后,烟草专卖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烟草交易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手足无措”的免税烟微信号,只是冰山一角。打击非法烟草交易,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任重而道远。只有多方联动,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烟草市场。
【来源:央广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