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准精益物流突破口,提质降本增效?”河南中烟驻马店卷烟厂物流分中心办公室的电子屏上,这行字正随着光影循环游走。围绕这一核心命题,一场以“向管理要效益”为导向的头脑风暴正渐次升温,悄然驱动着传统物流模式向精益化转型的齿轮缓缓转动。
流图绘脉络 全链优化去“虚功”
在部门的提质降本增效碰头会上,部门主任乔敬抛出三连问:“如何增强保供柔性?提升材料品质?消除过程浪费?”经验丰富的综合管理员郎金娥思索片刻后建言:“价值流图或可破此局!”
行动力才是执行力。物流团队从原材料采购、运输、入库检验、仓储、出库、配送直至卷包机台,精细梳理,找出全链条“堵点”及供应链“断点”,精准剔除非增值流程,合力绘制出一份卷烟材料供应链“价值流图”。这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价值流图,如同一盏探照灯,聚焦在辅料库这片亟待优化的区域。通“堵点”,补“断点”,一场来自物流分中心内部的变革正在悄然拉开帷幕。
“生产消耗的突破口,说不定就藏在咱们库房里!” 面对烟用材料消耗波动这一难题,辅料库班组主动请缨。辅料库的保管员与卷包车间的同志围坐一桌,从生产高峰时段的物料需求峰值,到换批换牌时的材料损耗,再到紧急补料的响应时效,供需两端的痛点在一次次深入对接中逐渐清晰。原本繁琐的环节流程被逐一梳理、优化,一套清晰、运转高效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应运而生。
更令人欣喜的是,协同过程中涌现的“提前备货预警”“错峰领料安排”等实用“金点子”,被及时总结提炼,固化为标准化的制度流程。如今,这套预防性物料库存管理机制正持续发挥作用,为烟用材料消耗的稳定可控筑牢了根基。
调研走一线 数据说话挤“水分”
炎炎夏日,成品库班长彭传世又一次站在货车旁,询问着此次油耗,豆大的汗珠滴落在记录本上。“吨公里、车公里、油耗、过路费,全得摸清楚!”彭班长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不同的线路数据。
三个月的时间里,彭传世跑了17条线路,蹲过32个加油站,调研了48位司机。从司机、承运商、社会物流三个角度,全面调研不同车型、不同线路、不同企业性质的吨公里、车公里运输成本,对比工厂现行运输定价,测算运输过程参与者各自成本利润情况。与此同时,原料库班长张猛也在进行着原料搬运装卸费用的调研工作。“对原料出入库、配料、转运、理货等全流程进行细化分解,才能精准定位浪费点、无效点和堵点。”他将每一个装卸动作、每一笔费用都细分拆解评估,只为提升费用核算精度和优化流程。
无论是彭传世还是张猛,他们深知,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实则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一环。就像张猛调研笔记扉页上写着:“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这些实打实“跑出来、分析出来”的数据不仅为工厂降本增效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下一步工厂整合运输服务提供精准依据。
协同破壁垒 精准保供出“实招”
深夜零点,辅料库依然灯火通明。配料员李扬拉紧卷尺,精确地在托盘上贴好定位标识——这是“四定四标”的最后一关:定位置、定原则、定方式、定标准。为建立适应柔性化生产和精细化加工的辅料托盘标准化供应管理模式,物流分中心不断优化“四定四标”辅料配盘配送模式,实现“装潢材料不拆垛,不倒托、一盘直达机台”。“标准统一了,效率上去了,差错和损耗自然就下来了。”李扬抹了把汗,看着码放整齐的托盘,满是成就感。
“保供不是简单的送货,更要送‘对’的材料。效益,就在精准匹配里。”部门副主任关安民指出了此次调整的关键所在。
从灯火通明的辅料库到跨部门协同的攻坚现场,物流分中心以精细打磨夯实管理根基,以打破常规的主动担当破解保供难题。这些藏在卷尺刻度里的标准、融在跨部门协同中的智慧,正持续转化为柔性生产的韧性、精准保供的底气。在精益物流的转型之路上,每一次优化、每一次突破,都在勾勒着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轨迹,让“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绽放新的光彩。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