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卷烟厂(以下简称“常德卷烟厂”)立足实际,构建了以“全员参与、持续改善”为核心的创新改进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为制造企业基层创新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图为基层岗位创新支撑体系架构图
系统谋划:构建多层次创新体系
常德卷烟厂通过深入调研和系统研究,确立了“全员参与、持续改善、问题驱动、三线联动”的管理原则,创新性地设计了“建议、提案、课题、问答”四种工作形式,为全员参与创新提供了多元化渠道。
建议类创新重在快速响应,建立信息员机制和快速处置机制,确保基层声音及时传递;提案类创新注重质量提升,优化评价标准和管理流程,提高提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课题类创新突出攻关突破,依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形成技术攻关合力;问答类创新强调知识共享,通过问题导向促进经验交流。
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充分点燃了全员创新活力,尤其是一线员工创新参与率大幅提升,培养的QC诊断师、六西格玛绿带及黑带专业人才数量达300余人。“这套体系让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人人可为、时时可为的日常工作。”该厂创新工作负责人陶晓红深有感触地说。
机制创新:完善全流程管理体系
为确保创新改进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常德卷烟厂重点完善了三大支撑机制:“我们建立了三审三议评审机制,确保每个创新项目都经过严格把关。”该厂创新及大数据专员刘振戈介绍。组建的专业评审团队,从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创新成果的质量和价值。该机制运行以来,已累计评审工厂级创新改进项目300余个。
图为技术员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课题实践。(李曼 摄)
在成果转化方面,该厂建立创新成果库,对各类创新成果进行分类管理。明确成果萃取、评审、应用等环节的具体要求,建立成果推广应用的工作流程。通过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典型推广等多种形式,促进优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
为提升创新效率,该厂还开发了创新管理平台。“现在线上就能提交创意,随时查看评审进度。”卷包车间员工肖浩聪演示着平台操作。该平台涵盖创意收集、项目申报、过程管理、成果展示等功能模块,为创新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平台运行以来,有效提升了创新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成为员工参与创新的重要渠道。
文化培育: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创新改进体系的实施,不仅带来了制度机制的变革,更促进了企业创新文化的培育。该厂定期开展创新成果展示活动,让优秀创新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有价值的创新成果给予表彰奖励;组织创新经验交流,促进创新方法的传播和学习;加强创新培训,提升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这些举措有效调动了基层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形成了“人人想创新、处处有创新”的良好局面。三年来,工厂累计发布“小改小革”类提案3000余份,创新成果获公司级及以上荣誉百余项。“现在大家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创新解决,而不是简单应付。”该厂卷包车间甲班班长周怡霖这样描述工作氛围的变化。
下一步,常德卷烟厂将依托群众性创新活动,完善创意到落地的转化机制,加快推动“战略牵引、全员参与、资源协同、转化应用”的创新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员创新意识、优化创新环境、拓展创新路径,在全厂营造干部敢为、全员敢创的良好氛围。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