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动力车间,动力集控室显示屏的荧光映在李四军专注的面庞上。这位有着三十余年工龄的空压操作工,正细致比对运行的3台空压机的实时参数曲线。“负荷较低时,或许可以通过调整温度限制,减少冷却塔和空压机的开启台数,节约电能……”他马上和同事分享,并上报给班长,以便和空压技术员讨论。这样的思考,已成为动力车间运行班组的工作常态。
毫厘之间见真章
在卷烟生产中,1℃的水温波动可能意味着每小时多消耗50度电。动力车间员工将“参数敏感度”培养成职业本能:配电操作工曹琛发现夏季高温下,极短时间内较大的启动电流可能导致越级跳闸影响生产,经与配电技术员联合测试,将整定时间从0.6秒延长至6秒;锅炉操作工张建华通过观察4台锅炉各自压力、流量与沸点之间的关系,摸索出一套分时段动态平衡法,节约锅炉热备时长30%;“室外温度24℃,相对湿度88%,含水量16.6g/kg,露点温度21.9℃……”空调操作工邹晖每逢开机,都仔细核对生产安排,结合环境温湿度计算露点温度,确定空调最佳启动策略,减少系统冷热抵消时长……
图为操作工适时结合生产安排调整阀门开度(梁雨灵 摄)
跨岗协作聚合力
车间以全员“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的职业操守,实现“运行班-维修工-技术员”的跨岗协作,打破岗位壁垒,让技术创新迸发乘数效应。
各岗位应用“五联动”——锅炉与制丝联动、锅炉与空调联动、空压与生产联动、设备与气象联动、节能与工艺联动,设备技术办联合能源管理办研究不同生产模式下最佳供能策略,各运行班及时按需调整供能参数,凝聚合力推动精准供能。
图为技术员与维修工、操作工联动节能与工艺讨论供能策略(梁雨灵 摄)
涓流汇海显担当
在动力集控室内,《精准供能运行记录本》见证着点滴创新:调整水泵运行组合方式降低噪音分贝、优化空调运行模式区域执行达标停机……各班组积极附言,交流节能心得。
正是这些“微创新”的持续积累,在过去一年,该车间以水、电、气、汽四大能源效率为依据,全面识别分析能耗要素,编制成《节能减排优化提升举措可行性报告》,汇集88条节能措施。近期优化的余热回收系统,将加料区域闪蒸汽“南汽北输”,提升冷凝水回收率至92%,相当于每天再造0.2个标准游泳池。
暮色中的车间,电子屏上数据流不断变化着,能源在管网之间流动,节能的意识也在每个常烟动力人心间流淌。当每个岗位都成为节能阵地,当每次巡检都化作技术攻关,平凡的力量终将铸就不凡,凝微光可成炬,践绿行向未来。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