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征程上,先进典型的足迹无处不在,先进典型的担当坚如磐石。
“十四五”期间,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贵州中烟近期举办“贵烟同梦·劳动铸魂”先进典型巡回宣讲活动。
无论身处哪条战线,先进典型们都以昂扬向上、拼搏奋斗的姿态,在贵州中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深深足迹。
磨砺匠心逐梦想
贵州中烟“十四五”期间受到表彰的先进典型,都是在工作一线默默奉献的干部职工,其中有以厂为家、与烟机设备为伍的生产一线操作工,有勇闯行业技术“无人区”的科研小组,有长驻乡村助力振兴的第一书记,也有带领团队披荆斩棘的片区经理,还有长期扎根田间的烟叶调拨人员……
他们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磨砺匠心;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不凡业绩,诠释了什么是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走进遵义卷烟厂卷包车间赵洪波技能大师工作室,“烟草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单位”的牌匾引人注目,工作室领衔人正是首批烟草行业高技能带头人、贵州省劳动模范赵洪波。
1988年,高中毕业的赵洪波进入遵义卷烟厂工作。看不懂装配图?那就学!上班时,他随身带着小本子,追着老师傅问;下班后,他抱着厚厚的专业书,对着设备结构图反复研究。至今,赵洪波仍珍藏着一个封面早已泛黄起皱的笔记本,那是他的“武功秘籍”,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设备的“脾气秉性”、维修要点和关键参数。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劳动模范、兴义储运站储运管理科科长王明江坚守一线36年。他曾是设备的“守护者”,保障着储运站的正常运行;曾是新建库房项目的“现场指挥官”,从蓝图规划到施工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汗水;他更是一名忠诚的党员先锋,做给员工看,带着员工干。
这几年,王明江带领团队围绕烟叶防虫、防霉等方面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攻关,“富氮低氧作业法”为氮气灭虫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技术支撑,实现了贮烟害虫的绿色防治。
2018年,王京钱步入贵阳卷烟厂,成为一名包装设备修理工。7年来,他白天跟着师傅学操作,晚上抱着设备手册啃原理,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种参数和故障原因。
2023年,王京钱代表贵阳卷烟厂参加贵州省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赛项,在6个小时内将10毫米厚的钢板手工加工成三件套的正六方镶配件,其中六方件尺寸公差控制在0.03毫米以内。凭借卓越的技能,王京钱荣获第一名。
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上,他们并非踽踽独行。每一个沉潜钻研的身影,每一次精益求精的突破,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平凡岗位上的不凡追求。
攻坚克难助发展
匠心铸魂,梦想引航。然而,通往卓越与发展的征途,从来不是坦途。
贵州中烟先进典型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直面发展进程中的荆棘与险峰。
全国劳动模范、铜仁卷烟厂特级维修技师吴树清被同事们称为“疑难杂症的破解者”——他在30年的工作历程中破解了数不清的技术难题。
针对刀盘进刀故障,他像外科医生一样,用三维建模重新设计一体式气缸,让机器“血液循环”更顺畅,彻底解决了组合式气缸磨损带来的设备故障问题。
针对烟丝供给波动问题,他带着团队花了大量时间找到原因,原本定在国庆假期给设备“动手术”,自己却因急性阑尾炎先上了手术台。为了不耽误生产,他侧卧病床绘制零件图,终于利用设备停产的宝贵时间,建立了针辊供丝部分的零件模型。经多次试验,他们用压丝辊装置替代匀丝板装置,让设备“呼吸”更均匀。
在贵定卷烟厂,卷烟爆珠生产车间工程师袁刚被称为“设备活字典”,这源于他8年间的日夜磨炼。
2023年,爆珠生产线扩能,设备进出笼的温湿度控制问题却一直无法解决。袁刚日思夜想,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分析进风和出风的温湿度差来判断爆珠干燥程度。他随即将这一想法与厂家沟通,却得到“设备不具备该项功能”的回复。袁刚没有放弃,与团队开启了时间长达一个月的技术攻坚。经过大量实验,他和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控制程序,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从此,爆珠干燥程度判断告别了人工,精度从91%提升至97%,袁刚及团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不同的岗位,面对不同的挑战,先进典型们勇往直前。
营销战线上,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余剑白天走访,晚上分析数据,勤走访、勤分析、勤思考,带领同事们实现了北京市场的突破。
科研战线上,技术中心新型烟草研发团队怀揣“敢闯无人区”的勇气,秉持“笨功夫里出真章”的坚守,迄今已拥有149项专利授权、50余项核心技术。
攻坚克难是企业发展自我突破的必经之路。回首来路,留下的不仅是发展的累累硕果,更有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战无不胜的信心力量。先进典型在关键时刻的抉择与冲锋、智慧与汗水,都将成为贵州中烟迎接未来更大挑战的底气。
匠心传承育人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贵州中烟的先进典型在工作中化身“引路人”与“播种者”:在繁忙的生产线旁耐心示范,在深夜的灯光下悉心指导,在创新的道路上甘当基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宣讲中,烟草行业技术能手、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史改丽说,她愿成为一座桥,架起交流学习的平台,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让更多年轻人成为烟叶评级能手。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史改丽以“传、帮、带”为抓手,带着年轻人从“新手”向“能手”跃迁。
在毕节卷烟厂,以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卯杰命名的贵州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了车间年轻维修工的“黄埔军校”。对于年轻维修工,卯杰总是手把手地教、心贴心地带。从业19年来,卯杰累计攻克36项设备“软故障”,完成20余项技术革新,带出了十余名技能竞赛获奖选手。
在铜仁卷烟厂,2015年,吴树清工作室挂牌成立。以工作室为平台,吴树清带领卷包车间技术维修人员消化吸收新工艺新技术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短板问题。这个20平方米的空间,见证了一位工匠从专家到导师的蜕变。
吴树清每年都对新进员工开展设备结构原理及工作标准培训,并通过集中授课及网络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工厂技术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榜样如灯,照亮前路;精神如炬,凝聚人心。
“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继往开来、奋勇争先。”先进典型巡回宣讲启动仪式上,贵州中烟党组书记、总经理郭志宏的话掷地有声。
以先进典型巡回宣讲为抓手,贵州中烟将先进典型的事迹广泛传播,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让“匠心”在贵州中烟沉淀升华、“人才”在贵州中烟淬炼成钢、“传承”在贵州中烟生生不息。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