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部门如何开展“送法进校园”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5-08-04 香烟资讯 9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IMG_4606_副本.jpg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健康成长离不开法治的护航。“送法进校园”活动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帮助未成年人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其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结合烟草工作特点,本文从活动目标、内容设计、形式创新、保障机制等方面,阐述烟草部门如何有效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

一、明确活动目标,奠定“送法进校园”的基础

 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需先明确清晰目标,确保方向精准、效果落地。

1. 提升未成年人法治素养:通过系统普法教育,让未成年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认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

2.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针对未成年人成长中可能遇到的校园欺凌、网络诈骗、性侵害及烟草相关风险,通过法律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他们掌握识别危险、规避侵害、寻求帮助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3.营造法治校园环境:推动法治教育与校园管理、家庭教育相结合,让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法治保护,形成“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协同”的法治教育氛围,尤其强化对烟草危害及相关法律的认知,让法治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二、精准设计内容,确保“送法进校园”的针对性

“送法进校园”内容需结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成长需求,分层分类设计,避免“一刀切”,同时突出烟草相关法律知识。

(一)按年龄段分层设计

 1.小学阶段:以“趣味普法”为主,通过漫画、动画、儿歌等形式,讲解交通安全、校园规则、家庭关系及烟草危害的基础法律知识,比如“商店不能卖烟给小朋友”“吸烟对身体不好,我们要拒绝”等,让未成年人在轻松氛围中认识法律“底线”。

2. 初中阶段:侧重“权利与义务”教育,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讲解未成年人享有的受教育权、隐私权等权利,以及需履行的遵守校规、尊重他人等义务。引入校园欺凌、网络沉迷及未成年人接触烟草的案例,如“初中生尝试吸烟违反校规及相关法律规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是非观。

3.高中阶段:深入解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典》及《烟草专卖法》等法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诱因(如冲动、交友不慎等),讲解刑事责任年龄、违法行为后果,包括涉及烟草的违法后果,帮助学生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增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

(二)聚焦重点风险领域

 1.校园欺凌:通过模拟法庭、情景剧等形式,还原校园欺凌场景,讲解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

2.网络安全:结合“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案例,讲解《网络安全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规定。

3.性侵害预防:通过专业讲师讲解身体隐私部位保护等知识。

4. 烟草危害与法律规定:邀请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或医生,讲解吸烟对未成年人身体的危害,以及《烟草专卖法》中“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周边设置烟酒销售网点”等规定,结合“商店向未成年人卖烟被处罚”的案例,让学生明白烟草与未成年人的法律边界。

三、创新活动形式,提升“送法进校园”的吸引力

未成年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传统“讲座式”普法效果有限,需通过多样化形式激发其参与兴趣,融入烟草元素。

(一)互动体验类活动

 1.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围绕校园纠纷及“商店向未成年人售烟”等场景开展模拟审判,在实践中理解法律程序和条文,如“商店向未成年人卖烟,应承担什么责任?”

2.法治情景剧:组织学生自编自导关于“拒绝校园欺凌”“网络诈骗防范”“远离烟草危害”的短剧,通过表演还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创作和观看中反思自身行为。

3.法律知识竞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答题比赛,题目包含烟草相关法律知识,如“是否可以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奖品,激发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

(二)资源整合类活动

 1.“法治副校长”进校园:邀请辖区民警、法官、检察官及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课堂”,结合自身经历分享真实案例,如烟草专卖执法人员讲述“查处向未成年人售烟商店”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法律严肃性。

2.法治教育基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法治教育展览馆及烟草危害警示馆,通过观看展板、体验互动游戏,了解法律发展历程和现实意义,以及烟草的危害。

3. 线上普法平台:利用学校公众号、家长群推送“法治小课堂”短视频,内容包括“每日一个法律小知识”“案例解析”,如制作“商店向未成年人卖烟,家长可以举报吗?”的短视频,结合《烟草专卖法》相关条款解读。

(三)联动协作类活动

 1.“家校社”共育讲座:邀请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烟草专卖人员共同参与,讲解“家庭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的责任”,如“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远离烟草”“发现商店向未成年人售烟如何举报”,形成家校社协同的教育合力。

2.法治主题班会:由班主任牵头,以“我的权利我保护”“法律伴我成长,远离烟草危害”为主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法律小困惑”,如“看到同学吸烟该怎么办?”,再由法治辅导员解答。

四、完善保障机制,确保“送法进校园”的长效性

“送法进校园”不是一次性活动,需建立长效机制,避免“一阵风”式的形式主义,同时保障烟草相关普法内容的持续推进。

(一)建立常态化普法制度

 1.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年度教学计划,每学期安排固定的“法治课”课时,确保普法教育的连续性,其中明确包含烟草相关法律知识的教学课时。

2.司法、教育、烟草专卖等部门联合制定“送法进校园”年度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司法部门组织法律专业人才,教育部门协调学校落实相关工作,烟草专卖部门提供烟草法律知识和案例支持,社区提供实践活动支持。

(二)组建专业普法队伍

 1.组建由律师、检察官、民警、心理医生、优秀教师及烟草专卖执法人员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定期开展培训,提升讲师授课能力,尤其是讲解烟草相关法律知识的能力。

2.发展“学生法治宣传员”,选拔法治意识强、表达能力好的志愿者,经培训后协助开展校园普法活动,如发放包含烟草危害和法律知识的普法手册、组织相关主题活动。

(三)评估与反馈机制

 1.活动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教师的反馈,如“你是否了解向未成年人售烟是违法行为?”“你觉得哪种烟草普法活动形式最有收获?”,根据反馈调整后续活动内容和形式。

2.定期评估普法效果,通过“法律知识测试”“行为观察”(如学生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程度是否提高)等方式,检验未成年人法治素养的提升情况,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

(四)保障经费与资源

 1.政府将“送法进校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普法手册(包含烟草内容)印制、活动场地布置、讲师补贴等,确保活动无资金障碍。

2.整合社会资源,鼓励企业、公益组织、烟草相关机构参与支持,如捐赠法治书籍(含烟草法律知识)、资助相关情景剧道具制作,形成多方参与的保障体系。

五、总结

“送法进校园”是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结合烟草工作特点,从目标、内容、形式、机制等多方面系统推进,能让法律知识,特别是与烟草相关的法律知识真正走进未成年人生活。通过精准化的内容设计、创新化的活动形式、长效化的保障机制,帮助未成年人在法治阳光下树立正确价值观,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远离违法犯罪和烟草危害,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时代新人。同时,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烟草部门”五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让法治成为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铠甲”。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51086.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头条!中华烟哪里收“不言而信”

头条中华烟哪里收不言而信揭秘香烟回收背后的行业潜规则近日中华烟回收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作为国内高档香烟的代表中华烟不仅是节日送礼的常...

香烟资讯 2025-09-29 120 0

今日公布!越代香烟“一臂之力”

今日公布越代香烟一臂之力近日一种名为越代的香烟在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它宣称能够帮助烟民减少吸烟量甚至最终戒烟这种香烟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香烟资讯 2025-09-29 1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