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滕州卷烟厂制丝车间配方烟叶出库验证工刘肖肖已拿着笔记本站在梗线设备旁工作起来。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前一晚复盘的工艺参数——这是他在部队当兵时养成的习惯:提前谋划,事事留痕。从手握钢枪到操作设备,这位有着10年军龄的共产党员,如今在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转型答卷。
2021年冬天,刚调至制丝车间的刘肖肖遇到了新岗位的第一个挑战:彼时,车间技术骨干外出培训,梗线润梗轮值岗位缺人手,但生产线不能停,任务便压到了刘肖肖这个“新兵”肩上。
“党员就得啃‘硬骨头’。”面对困难,刘肖肖没有退缩。润梗工序要精准控制蒸汽压力与物料含水率,每20分钟就得记录一次数据,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后续梗丝质量。白天,他跟着师傅学习操作,盯着设备练手感;晚上,他自我加压,抱着工艺手册恶补理论知识。连续28天,他每天在岗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最终不仅稳稳地达到了润梗工序的质量指标,还总结出“看颜色、摸料温、听设备异响”的操作法,成为车间新进员工学习的好方法。
他的这股子拼劲,是刻在骨子里的军人本色。从梗加料操作工到切梗丝机操作工,从综合管理岗到跟班工艺员,在两年时间里,刘肖肖就像一块海绵,在多个岗位吸收养分。
有一次,在车间检修时,面对切丝机设备,他跟随高级技师吕宜雷在设备旁蹲守了3个夜班,对照图纸逐个部件拆解研究,手绘出30多张简易结构图。吕宜雷称赞道:“这速度,比专业工程师还快!”
作为爱较真的“细节控”,刘肖肖轮岗跟班工艺员时给自己定了条规矩:“工艺参数差0.1%也是失职。”
前段时间,车间叶丝干燥工序出现轻微水分波动,虽然参数在合格范围内,他却较起了真。连续一周,他守在叶丝干燥机旁,记录不同环境温度、来料流量下的水分数据,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随后,他拿着数据找老工艺员请教,查资料、做试验,最终提出“凌晨时段提前微调热风温度”的方案,将水分稳定性提升了0.7个百分点。
“不仅要干得好,还要讲得好。”来到制丝车间后,刘肖肖发现许多员工身上都发生着默默奉献的故事,他便主动扛起了通讯报道的担子。3年来,他累计撰写通讯报道68篇,其中3篇刊发于央媒、26篇发表在行业媒体上。
从军营到车间,刘肖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站好每一班岗。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最动人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
刘肖肖在检查物料水分。刘统磊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