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拐过老樟树时,江西省大余县的圩镇小店便探出檐角。玻璃货柜里的商品排得齐整,像一页页写满烟火气的信笺——这边压着街坊熟客的叮嘱,那边印着远方市场的辙痕。这些嵌在山乡褶皱里的小终端,正以方寸之姿,托举着山里山外的大市场。
“颜值+内涵”双提升,让终端“靓”起来
“刘经理,您快来瞅瞅!现在进店的顾客都说‘万光’变样了,连隔壁村的都绕路来买东西!”零售户李庆斌拉着大余县烟草专卖局的客户经理刘颂宝,在自家便利店转得停不下来。
半年前,万光便利店还是另一番模样:货柜玻璃蒙着灰,商品东倒西歪,墙角堆着杂物。刘颂宝第一次走访时,李庆斌叹着气说:“咱农村店,能卖东西就行,讲究那些干什么?”
“李哥,现在不一样啦!”刘颂宝蹲在店门口画布局图,“咱先把‘颜值’提上去——换个透亮的玻璃柜,按价位摆放物品,再给墙面刷层浅黄漆,角落腾出来做便民货架。”
改造后,李庆斌店里日均客流多了,有顾客笑着问:“老李,你家店咋突然‘开窍’了?”李庆斌指了指墙上的终端建设流程图,笑着回应道:“多亏烟草局的同志,不光让店‘靓’了,还教我记账、搞陈列,这‘内涵’也就跟上喽!”
以往农网零售点多是“夫妻店”“杂货铺”,货架杂乱、商品混放,消费者购物体验差。大余县烟草专卖局从“硬件改造”和“规范经营”双管齐下,通过推行“分级改造”模式和“明码实价”精细落地,让农网终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数字+服务”双赋能,让终端“活”起来
针对农网零售户“年龄大、用网难”的特点,大余县烟草专卖局跳出“重设备轻应用”的误区,用“简单化操作、精准化服务”推动数字化落地,让终端会用、能用、好用。同时搭建“线上答疑群”,客户经理实时响应操作问题,让零售户“用得顺”。
“钟经理,你看这后台数据,上周‘紫光’卖得最好,我今早就补了货!”新华村的罗玉连对着平板电脑,给大余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钟世香演示着,指尖在屏幕上划得飞快。谁能想到,三个月前的她还对着收款码直犯愁。
罗玉连的超市开了十几年,记账全靠纸本子,进烟全凭“大概齐”。“上次订烟少算了两条‘红塔山’,老主顾来买没货,转头就去了邻村。”她那时总跟钟世香念叨,“咱农村人玩不转那些新东西。”
图为客户经理钟世香正在指导零售户操作云POS现代终端系统
“罗婶,数字工具是帮咱省力的!”钟世香给罗玉连的超市装云POS现代终端系统的那天说道。“您看,扫一下条盒,库存、毛利直接出来,订烟时系统还能提醒该补啥。”她蹲在柜台前教了几次,从扫码收款到查看销售报表,连罗玉连读初中的孙子都凑过来看:“奶奶,这比玩手机还简单!”
更让罗玉连暖心的是后续服务,上周系统突然卡了,她打了个电话,钟世香接到电话半小时就到了。“不光修系统,还帮我分析,说下雨天雨伞和其他商品搭着卖好,试了试真多卖了几把!”
现在超市里,罗玉连用系统记库存,用微信群给老主顾发新品通知,连隔壁村的店主都来请教。“以前守着店等客来,现在跟着数据走、靠着服务引,这店啊,是真‘活’过来了!”罗玉连笑着给钟世香递水,柜台后的智能屏上,实时销售数据正跳得热闹。
“盈利+价值”双延伸,让终端“强”起来
大余县烟草专卖局将农网终端建设与乡村服务需求结合,推动终端从“卖商品”向“做服务”拓展,既提盈利又增价值,让零售户更有获得感。
“朱老板,您这店是越做越有样啦!刚进来就瞅着好几拨客人。”大余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吴至鸿一进店里,就见零售户朱伟生正给货架补货。
朱伟生的店在城郊接合部开了八年,以前就靠卖日用品挣点辛苦钱。“去年吴经理来摸底,我还说‘咱这小店能有啥奔头’。”老朱擦着新换的收银台笑,“没成想烟草局不光帮咱升级成加盟店,还教咱搞‘盈利延伸’。”
图为客户经理吴至鸿正在整理零售户店里的农特产品
吴至鸿当初带着方案来时,先帮老朱算清了账:“您看,店里腾块地方做‘农特产品代售点’,帮村民卖红薯干、土鸡蛋,每单抽点服务费;再申请个‘快递代收点’,每月又多笔固定收入。”
更让老朱意外的是,客户经理吴至鸿帮他对接了社区,店里成了“政策宣传角”,他学着给街坊讲烟草专卖法规,还帮独居老人代缴水电费。老朱指着墙角的快递和农产品,“现在街坊来买东西,顺带寄快递、买特产,临走还坐会儿聊聊天。”
正说着,有村民来寄快递,笑着打趣:“老朱,您这店现在是‘万能小店’啦!”老朱递过快递单:“可不是嘛!以前光想着挣钱,现在才明白,店有了价值,生意自然就‘强’了!”
农网终端虽小,却是服务乡村的“毛细血管”。大余县烟草专卖局通过“改形象、赋数字、拓服务”,让农网终端既成了零售户的“增收点”,也成了乡村的“便民点”。下一步,大余县烟草专卖局将持续聚焦农网需求,把终端建得更实、服务做得更细,让小终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大作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