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的山乡田野间,田埂之上无人机穿梭如织,嗡鸣声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时代注脚。麻栗坡县坐拥272公里边境线与99.9%的山区地貌,崎岖地形、交通阻隔、高昂人力成本长期束缚传统农业发展。2025年以来,麻栗坡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无人机技术为核心抓手,深度融合数字平台,破解传统农业的效率困境,为新质生产力在山乡落地提供了支点。
云端植保,统防统治破壁攻坚
仲夏时节,在麻栗坡县麻栗镇金塘子村的烟田上空,植保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低空飞行,细密的药雾均匀覆盖在烟株叶片上。
“烟草病虫害防治讲究‘早、准、狠’,以前打药,人背着喷雾器在山里一坡一坡爬,一天最多打二十亩,还容易漏喷重喷。现在无人机一天打两百亩轻轻松松,药量精准,防治效果比以前好太多!”麻栗坡县麻栗镇金塘子村烟农龙明友站在田埂边,望着无人机的翻飞轨迹,笑得合不拢嘴。
为积极应对今年阴雨寡照的不利天气影响,做好烟田专业化植保工作,麻栗坡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抢抓晴好天气,积极联合专业合作社,创新推广“三统一”模式,即统一时间,精准划定最佳防治窗口期;统一药剂,精准防治当季主要靶标病虫;统一飞防,精准整合飞行网格进行作业,组织飞防植保专业队对烟叶开展无人机统防统治,达到比人工作业更佳的“一控面源污染、二保防治效果”目标。今年麻栗镇试点统防统治面积近千亩,平均防治效率提高20%至30%,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
无人机精准飞防以其高空作业效率优势,让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山陡坡化为“云端服务区”——通过高光谱成像与高精度导航系统,根据烟田地形、作物高度、病虫害分布情况,定点施药,均匀沉降,在百米高空实现对崎岖地块的无死角覆盖,将农事服务精准送达每寸土地,助力烟农们真正实现“人在家中坐,农事云端达”的智慧农耕新图景。
云端吊运,山地运输畅通无阻
采烤时节,当麻栗坡县茨竹坝村的云海漫过百亩烟田,梯田的层叠曲线却让鲜烟叶的运输旅程变成一场与陡坡的对峙。受制于陡峭地形与狭窄山道,烟农需将采收的鲜烟叶捆扎成包,被迫沿用“人背马驮”的原始运输方式,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且烟叶破损率高。
无人机正在进行鲜烟叶吊运作业。
“从烟地里到烤房不过2公里直线距离,但山路盘旋落差超200米,运输一趟费时又费力”。麻栗镇茨竹坝村烟农刘明华无奈地说。直至无人机的航迹穿过云雾,在云端构建起直通烤房的“空中走廊”。
为破解鲜烟叶运输“最后一公里”困局,麻栗坡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引入山地无人机吊运技术,精准适配山地场景,配备智能避障系统与高精度定位模块,可沿预设航线穿越山地、绕过高压线等阻碍,将鲜烟叶从田间直送烤房,实现“点对点”直达运输,单次运输耗时从传统的30分钟压缩至5分钟,叶片完整率达100%。
同时,麻栗坡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借助简道云平台研发“云烟速递”小程序,烟农们通过手机即可下单预约,实时查看运输状态与预计抵达时间,消除传统模式下需沟通协调的时间成本。麻栗镇摆谷村烟农王正翠感慨道:“以前,陡坡运烟叶,一趟一小时,现在无人机让种烟从肩挑背扛变成‘掌上遥控’,手机一点,成功预约;手机一响,烟叶到了!”
无人机划出的云端走廊,在陡峭的烟田架起了“空中高速”,载着金叶子通往彼岸,吊运技术正标志着山地农业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的跃迁。从烟草病虫害的“精准飞防”到山地烟叶的“空中吊运”,现代化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答案已写在无人机的航迹之中,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山地农业突破自然约束的革新。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