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微拂,万物生长呈现“加速度”。从乌蒙山麓到滇中坝子,从金沙江畔到南盘江岸,云南烟区焕发新绿。
2025年烟叶生产季,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锚定“123456”现代化治理体系框架,勾勒云南烟叶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数字技术融进田间管理、烟农笑看绿叶生金、工业需求牵引品质升级……
当传统烟叶种植嫁接现代治理智慧,一场围绕“品质特色突出、工业需求旺盛、烟农荷包鼓鼓、运行规范高效”的变革正在云岭大地上演。
保山市界头烟区粮烟协同农田一隅 / 保山市局(公司)供图
深耕品质特色 筑牢产业价值高地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云南享誉世界的优质烟叶。
近年来,云南省局(公司)紧紧遵循“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原则,发展生态烟田、推广优良品种、配套先进技术,培育特色优质烟叶,为烟农增收、烟叶发展、烟区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烟叶高质量发展,“种芯”是关键。
云南烟区不断加强烟草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保存、利用,培育了“云烟87”“云烟97”等具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构建形成了主栽品种占主导、新品种成主流、后备品种有优势的烟草育种体系,“云烟”系列品种种植面积全国占比超过70%。
2024年,烟草行业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落地云南烟区,进一步整合集聚行业育种领域创新资源,加强育种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推进烟草种业高水平自立自强。“中式卷烟、云南种芯”创新之路又迈出了扎实一步。
聚焦科技赋能 提供优质原料保障
云南是全国规模大、影响大、需求大的优质烟叶生产供应基地。从一粒种子到一片烟叶,如何厚积薄发?科技的力量在此显现。
在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大庄产业园,一座钢架结构的现代化育苗大棚成为“新宠”。这座占地仅120平方米的立体式智慧育苗大棚,书写着科技之手改写传统农业的故事。
“嘀……”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大棚的自动喷淋系统开始工作,细密的水雾均匀洒落在幼苗上。数百个育苗盘如列队士兵般整齐悬挂在可循环转动的吊架上,嫩绿的幼苗在温润的环境中舒展身姿。“传统育苗需要24小时人工巡查,现在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环境调控,立体栽培的每一株幼苗都享受‘VIP待遇’。”大棚管理员欧家平笑着说。
清晨的阳光洒在大理州鹤庆县西邑镇七坪村千亩高标准烟田,充满意境的画面铺陈而出:整齐连片的1030余亩田地里,一台台新型农机轮番上阵,展示起垄、打塘、移栽、覆膜、植保等机械化作业场景,充满农业现代化气息。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在祥云县下庄镇1337亩高标烟田建设项目区,曾经的荒田破埂实现了机械进田,226亩智慧烟田基于物联网技术对土壤墑情、气象环境、虫情、病情、烟叶长势及农事活动实时动态监测,烟农和种植生产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端、手机端随时随地查看各项监测数据。
放眼云南烟区——当无人机掠过烟垄,“3S”技术勾勒出地块的数字化轮廓;当“香叶智农”平台实时反馈育苗动态,烟叶生产的每个细胞都跳动着精准的脉搏……烟叶生产插上了科技之翼。
创新联农机制 托起烟农增收“金扁担”
如何让田间“绿叶生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品质特色突出与工业需求旺盛双轮驱动下,云南烟叶的价值链条持续延伸,最终落脚于烟农的“钱袋子”。
云南烟区以创新联农机制破题,一套“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搭台、烟农唱戏”的增收模式,正让烟农的荷包越鼓越实,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大理州云龙县检槽乡炼登村,一个深藏于大山深处山清水秀的小山村。2024年,一场创新联农机制的变革在这里展开:1080亩土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示范户+农户”模式统一流转,零散地块连片成规模;产业互助专业合作社将土地划片租赁,实现“一户一片地”;同时,通过合作社种植202亩烟叶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28户新烟农精耕细作。
“第一次种烟,从合同签订、预整地、移栽到大田管理都有技术指导,各个环节均有专业化服务,省工降本还增效。”新烟农陈显明说。
炼登村还引入滴灌技术、烟叶轨道运输“小火车”,推动全程机械化,烟农种烟效率翻了一番,成本却降低了30%。烟叶采收后,烟田轮作麦子、玉米的粮烟协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烟农户均收入突破16万元。
与大理州相邻的保山市,施甸县由旺镇坡脚村的蜕变印证了党建“攥指成拳”的力量。村党总支与烟站党支部结对,党员专班入户算账、带头流转土地,技术员全程“保姆式”服务,坡脚村从“零基础”村庄成为产业高地——烟后引水种莲藕,亩均增收2000元;烟秆变饲料养肉鹅,打造循环农业;百亩“烟+玉米+油菜”实现“一田三收”,农旅融合的油菜花海成为“网红景点”。
2024年,坡脚村售烟收入274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翻番至17.87万元。闲置小学改建成就业驿站,培训500多名产业工人,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村庄焕发新生机。正如坡脚村党总支书记施艳所说:“党建攥指成拳,产业握沙成金,这就是我们的致富密码。”
如今,云南烟区将传统种植业升级为稳烟田、富农民、强产业的强劲引擎,以创新联农机制为支点,撬动烟农增收新动能,让“金扁担”挑起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饭碗”。
厚植管理优势 打造基层治理新标杆
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的背后,窥见的不仅是荷包鼓鼓的幸福回报,还有基层治理规范高效的生动实践。
在大理州弥渡县新街镇红大科技园烤烟育苗点,以往拥挤领取烟苗的现场如今变得秩序井然。利用电子苗票替代传统苗单,每张苗票生成唯一二维码,烟农扫码即可完成身份核验与领苗登记。
“电子领苗只是程序功能的一小部分。”弥渡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办公室主任、低代码平台小程序设计者张剑华介绍,打开“数智烟叶—精准生产”微信小程序,信息动态看板精准显示各区域烤烟生产每个环节的信息,建立的电子溯源档案,完整记录从育苗管理到烤烟收购的全流程信息,且关联烟农身份、种植面积、经办人及责任人信息,为数量核查、质量追溯提供数字化依据。
随着数据逐步完善,可实现烟农“精准画像”,为之后精准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在许多关键生产环节破解“保姆当家”问题。
服务烟农、保障生产,既要高效也要规范。
曲靖烟区通过持续开展合作社发展质量提升行动,坚决取消“僵尸”合作社烟草业务外包资格,着力引导烟农合作社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公示监督,助力农户在增收路上迈出稳稳的一步。
玉溪烟区以“画像精准、动态升降、奖惩分明”为轴,构建政农商协同的诚信治理生态,整合合同履约、品种纯度、交售行为等12项因子,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一户一档”动态档案,数据可追溯、评价透明化。
大理烟区积极推进基层“微腐败”专项治理,结合“苍洱金叶清风韵”廉洁文化品牌建设,以“清廉机关”“清廉烟站”“清廉专卖所”为抓手,2024年在12个县局(分公司)开展15个清廉单元建设。
…………
规范高效的治理生态下,“数智革新”与制度变革持续释放效能,有力赋能“精准生产”,让“微腐败”无所遁形。
从育种创新到数字赋能,从联农带农到治理升级,云岭烟田的每一寸变迁,都折射着云南烟区“品质特色突出、工业需求旺盛、烟农荷包鼓鼓、运行规范高效”的探索追求。新征程上,云南烟区正以“123456”现代化治理体系为笔,蘸取生态底色、科技亮色、民生暖色,在云岭大地上努力绘就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振兴画卷。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