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快递包裹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看似普通的包裹正逐渐成为假烟、走私烟非法流通的新渠道。在山区,物流寄递网点分散、交通不便、监管半径大,导致筑牢假私烟流通防线面临更为严峻的压力与挑战。对此,浙江省遂昌县烟草专卖局立足山区县域实际,创新“协同共治”创新模式,在打击物流寄递涉烟违法行为上取得显著突破。今年以来,累计查处物流寄递环节涉烟包裹586个,查获涉烟案件354起、违法卷烟26.26万支,案值达55万余元,为地方烟草市场筑起坚实防线。
创新“1+3+N”机制,凝聚监管合力
山区物流寄递末端深入村庄,监管难、盲区多。针对这一特点,遂昌县烟草专卖局创新打造“1+3+N”协同治理机制,即以烟草情指工作室为智慧中枢(“1”个智慧中枢),深化烟草、邮管、快递企业三方主体协同监管(“3”方联动机制),广泛吸纳志愿者、快递员、货运员等社会力量参与监督(“N”元共治力量),延伸监管触角,有效破解“线长面广”的监管难题。
聚焦物流枢纽“拉网筛”,源头堵截见实效
“卸货区、分拣线是重点!包裹的异常重量、特殊气味、寄递信息模糊都是关键线索。”在县内某大型物流转运中心,遂昌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手持专业检测设备,目光锐利地扫描着传送带上高速流转的包裹。
聚焦快递物流的上游枢纽,从包裹卸货、分拣扫描等源头环节切入,实施“拉网式”排查。执法人员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比对,结合仪器探测,不放过任何可疑包裹,力求将假私烟堵截在流通网络的起始端。今年以来,仅在枢纽环节就成功拦截假私烟案件334起,案值达49万余元。
图为遂昌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核实假烟包裹(余盛兵摄)
深耕末端站点“细排查”,普法宣传润民心
针对山区村落分散、信息传递相对滞后的特点,执法人员将普法宣传的阵地延伸至“最后一公里”——深入散布于各个乡村角落的快递驿站、村头小店。
“老板,签收包裹时务必要仔细核对寄件信息。发现可疑的‘茶叶’‘水果’‘电子元件’等备注可疑包裹,特别是标明‘电子烟’但来源不清的,请立刻联系我们!”在乡村快递驿站、社区便民商店等末端网点,遂昌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不仅认真检查站点收寄记录,排查异常包裹,更化身为普法宣传员,向站点经营者和取件群众耐心讲解假私烟的危害以及识假辨假小技巧。
图为遂昌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向驿站负责人开展普法宣传(叶康摄)
“以前真没想这么多,认为便宜就是实惠。你们这一讲,才明白假烟对身体危害这么大,以后收寄包裹肯定多留个心眼!”一位驿站经营者听完讲解后深有感触地说道。深入浅出、贴近群众的宣传,有效提升了末端站点经营者和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与参与热情,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基层防线。今年以来,群众举报涉烟线索26余条,为案件查处提供了有力支持。
假私烟流通治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山区县,便捷的物流寄递更不应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非法卷烟流通的‘温床’。”遂昌县烟草专卖局主要负责人蔡芳晖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大数据分析应用,强化跨部门协作效能,做实做细末端普法宣传,不断升级完善物流寄递全链条的监管‘防护网’,以‘零容忍’的态度挤压假私烟生存空间,守住山区的物流寄递通道,守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