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缕春风润文成 些些变化见振兴

2025-09-12 香烟资讯 89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坐落在浙南群山间的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飞云江支流穿村而过,串起竹海、梯田与古村落。这份“山水人文宝藏”,曾困于高山难题:用水、出行、防火受限,杨梅“采摘易、运输难”,村集体经济无稳定财源,好资源成了“看得见用不好”的遗憾。

近年来,为助力文成县乡村振兴,浙江中烟锚定“精准施策、长效赋能”方向,通过基础设施升级与产业生态培育“双轮驱动”,推动帮扶成效实现多维突破。

一缕春风润民生——织密水、路、防火“安心保障网”

“以前旱季挑水要走半里地,雨天土路一身泥;现在龙头一拧水就来,出门护栏水泥路,夜里路灯亮满地!”文成县鳌洋村村民说起如今的生活,语气里全是藏不住的踏实。曾几何时,用水、出行、防火是“老大难”:旱季村民吃水、灌溉靠天;“梯步路”难行,杨梅靠人力挑运;防火设施薄弱、安全保障跟不上。

民有所需,助有所应。针对以上难题,浙江中烟逐项破局:为鳌洋村、南川村建蓄水池、铺输水管、修灌溉管,解决“挑水苦”问题;在鳌洋村拓机耕路、硬化路面,把“梯步路”改成电瓶车能跑的“杨梅运输专线”,运输量翻三倍多,南川村也添了回车道和护栏,保障出行安全;防火安全方面,为鳌洋村修筑避灾围墙、硬化应急场地、安装路灯,夜间行车“零事故”,实实在在织牢了“安心保障网”。

图为南川村操作道。徐也婷/摄

两缕春风润产业——打通山里鲜“出山增收路”

围绕“杨梅为主、多元补充”的产业布局,浙江中烟搭起“基地+运输+销售”全链条帮扶网。聚焦鳌洋村1700亩东魁杨梅种植基地的“运输痛点”,专门修建1294㎡田间操作道——以往农户要背着竹筐运杨梅,如今电动车能直接开到果树旁的操作道上,摘下来的新鲜杨梅装筐就能走。

效率提上去,收益也跟着涨:杨梅新鲜度有保障,收购价从每公斤8元涨到12元,村民户均一年多赚6000多元,彻底告别“好果难运、鲜货贱卖”的困境。

除了帮杨梅“加速出山”,浙江中烟还为其他农产品拓宽销路:通过工会定向采购,三年间累计采购206.4万元的高山金丝皇菊、土蜂蜜,让山里鲜都能稳稳踏上“出山增收路”。

三缕春风润财源——培育集体经济“长效收益”

“以前村里想给老人发袋米、添个物件,都得攥着空账本发愁,集体账户没个‘活钱’,啥实事都干不痛快!”鳌洋村魏书记揉着账本满是无奈。为了让村集体有笔“稳收入”,村干部们盘算着将李井安置小区80.46平方米的全新物业用房进行出租,却对业态、租金没底。

浙江中烟第一时间去现场调研考察,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心:“你们有想法、肯实干,我们肯定全力支持!”随后村集体拍板拿下物业,按经营需求改造,空荡荡的屋子很快变得规整实用。

没多久,一位义乌的跨境电商老板主动找上门,在实地看过物业后,他当即敲定:“这里位置好、硬件全,太适合货品分拣和临时仓储了!”现在,这位义乌老板已租下物业一年多,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村集体也靠着每年8000元的租金,多了个实打实的稳定收益源。

图为鳌洋村蓄水池。吴盛龙/摄 

如今的文成县,满是硕果:民生春风拂去“挑水难、行路险、防火安全难”,产业春风带旺“杨梅出山、农品增收”,财源春风扎牢“集体增收”根。三缕春风浸润间,山水更灵韵,这份真情帮扶让文成这片人文厚土,迸发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55329.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