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穿一亩地的烟叶,我一个人要忙半个月,根本来不及,现在用自动穿烟机,两三天就能穿好,还不耽误我干别的农活!”日前,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明山村烟农徐菊萍拿着刚穿好的烟串,激动地说道。
每年七八月份是绍兴香料烟的采摘季节,今年明山村的乡村大礼堂里,几台穿烟机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奏响了一曲忙碌而充满生机的乡村劳作乐章。
往年这个时候,村民们常常要在院子里、屋檐下弯腰弓背忙活数天,手指被烟叶的汁液染得发黄,效率却不尽如人意。如今,使用机器只需片刻就能完成成串的烟叶穿制,不仅让村民们从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让烟叶的穿制质量更加均匀,为后续的晾晒和品质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去年6月,嵊州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金叶飘香专项小组”成功研制了香料烟穿烟机,这一突破性进展彻底改变了本地延续70余年的传统穿烟模式。
烟农徐菊萍展示由香料烟穿烟机穿好的烟串。
嵊州是中国香料烟产区之一,这里种植的沙姆逊香料烟因香型独特,在中式混合型卷烟配方中不可或缺。
然而,传统手工穿烟需经过穿针引线、瞄准烟柄、穿透烟柄、捋至棉线后端等步骤,每串烟叶(约100片)人工穿串要耗费十多分钟,效率极低。更令人困扰的是,香料烟叶片小、叶柄细,无法直接引用烤烟的梳式烟夹。
志愿者帮助烟农手工穿烟。
为提高烟农的劳动生产效率,2023年3月,嵊州市局(分公司)成立了“金叶飘香专项小组”,全力推进项目攻坚。
小组成员通过改装旧缝纫机,给烟叶量身打造一台专属的“穿烟缝纫机”。他们利用YoloV5神经网络技术对排列好的叶柄进行拍照识别,经反复试验后确定上部、中部、下部烟叶的最佳落针间距分别为1.4cm、1.6cm、1.8cm,这样既能保证穿烟数量,又避免叶片粘连重叠,确保晾晒充分。
缝纫机的送布牙缓缓推送布料,既不会打滑,又不损伤材质,专项小组又由此设计出了防滑的橡胶传送带,平稳传送烟叶,解决了手工操作中“拿一片穿一片”的低效难题。
在此基础上,为确保晒干后的烟叶能一扯即散,实现无破损,他们又将缝纫机的单线缝合升级为“活结穿制”,借鉴链式线迹原理,让线绳在叶柄处形成可拆解结点。
从使用效果、操作便捷性等角度出发,专项小组经过不断试验,反复调整和优化装置配置。例如,设计活动压板固定叶片,安装双驱动电机驱动传送装置和缝合装置等,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自动香料烟穿烟机终于研发成功。
志愿者使用自动香料烟穿烟机进行穿烟。
经过严格的测试,机器穿制的烟串在晒干后,脱叶率仅有5%,而且拆卸时只要轻轻一扯,烟串即散开,没有线头残留,还减少了2%的碎叶损耗。此外,烟农们只需要经过短期培训,就能熟练操作机器。同时,后续的设备维护成本也很低,这都为烟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过去请人穿烟要管饭,现在机器一响,人工费就省下好多!”明山村党支部书记胡建云对这台穿烟机给出了满分的评价,“以前农忙时帮工不好找,遇上雨天耽误了工期,烟叶堆在屋里容易发霉,损失可不是一星半点。现在机器不停转,啥时候想加工就加工,烟农们心里踏实多了。”
嵊州市局(分公司)在明山村举行穿烟机推广会。
嵊州市局(分公司)烟叶科科长张国权表示,穿烟机的研发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助农增收的新路径。下一步,专项小组将聚焦育苗环节,进一步满足烟农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需求,让改革创新、科技赋能的红利惠及更多烟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