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卷烟厂卷包车间滤嘴生产线,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实干者——周凤军。他扎根生产一线30余载,用精湛技艺和无私奉献,为卷烟生产筑牢坚实后盾,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质朴初心,扎根一线默默耕耘
周凤军是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郭滩镇人,1969年11月出生,身高1.60米的他,为人质朴善良、不多言多语。1989年,周凤军踏入南郑烟厂(今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卷烟厂),开启了他在烟草行业的奋斗之旅。
初入工厂,他先开卷烟机,后又投身嘴棒成型设备相关工作。从辅助工到操作工,再到维修工,他一步一个脚印,在每个岗位上都默默奉献。3年辅助工、15年操作工、10多年维修工,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踏实肯干的印记,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两次荣获厂里先进工作者称号,还被车间树为标杆,但他始终坚守本心,秉持“把本职工作干好”的原则,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精湛技艺,铸就嘴棒品质标杆
滤嘴成型生产线是卷烟生产的关键环节,嘴棒的质量直接影响卷烟的品质和消费者的吸食体验。嘴棒的圆度、直径、重量、软度等指标都需严格把控,这对生产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周凤军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凭借对嘴棒生产工作的热爱,沿着嘴棒成型技术的道路不断钻研。
他不仅在实践中反复琢磨,还爱看专业资料、在网上搜集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设备维修方面,他堪称“妙手神医”,设备上的疑难杂症一到他手里,就能迅速解决。烟枪、刀盘切割装置维修是难题,但他有独到技巧,一般一小时内就能修好。刀头、喇叭嘴、砂轮等部位的修理要求精度极高,他凭借丰富经验,很快就能调好机子。他对嘴棒质量一丝不苟,搭口宽度、位置把握精准,圆周控制恰到好处,能快速高效地修理设备,确保嘴棒质量过硬。
车间有5台KDF2成型机、4台YF24B发射机接收机,点多面广、工作量大。周凤军根据生产实际,精心做好设备维修工作,确保设备稳定高效运行。2016年,他参加省上技术比武活动,获得亚军,还获得荣誉证书和奖杯。他培训的选手徐国建、张宏斌更是在省上技术比武中斩获冠军。
无私奉献,引领团队共同进步
周凤军不仅自己技术精湛,还乐于分享经验。他深知干得时间长经验就多,搞技术要有悟性,更要把好的经验和做法传承下去。干完活后,他通过单点课(OPL)操作法命名等形式,将经验固化并推广,让同事们少走弯路。
他积极参加车间嘴棒单耗对标课题攻关活动,在嘴棒生产、运输、供应等环节严格把控消耗控制关口。他把老线技术传承下来,全身心投入到新线生产中,达到忘我境界。解决难题、排除障碍后,他有着庖丁解牛般的成就感,从不追求光环。
在周凤军和同伴的努力下,车间嘴棒成型机平均效率达到96%以上,为车间17台卷接机组稳定供应嘴棒,全年产能达几十亿支,产值几亿元。
传承精神,续写烟草发展新篇
多年来,周凤军在创新与摸索、拼搏与奉献中,传递着奉献嘴棒、热爱烟草的执着精神,勇于攻坚、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以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他用敬业和无私奉献诠释着对祖国烟草事业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烟厂即将迎来建厂50周年,周凤军表示将继续发扬“求实、创新、拼搏、奋进”的企业精神,埋头苦干、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维修技术,做好滤嘴生产,为卷烟生产、企业发展和品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烟草一线续写新的辉煌。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