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热潮下,卷烟零售户如何“破圈”揽客?

2025-08-29 香烟资讯 3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最近,“特种兵旅游”“Citywalk”成为年轻人热议的词汇。有人为一场展览奔赴一座城,有人为一家网红店规划整个周末。在文旅热潮中,游客的消费习惯悄然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买完就走”,更愿意为“有温度的场景”“有故事的商品”停留。这对卷烟零售户而言,无疑是将文旅“流量”转化为小店“留量”的绝佳契机。从环境改造到文化融合,从服务升级到数字运营,一些先行者已探索出可行路径。

一、文旅热:消费升级的“新常态”

过去,游客逛景区遵循“拍照 - 吃饭 - 买纪念品”的固定模式;如今,他们更注重“体验感”,关注店铺装修是否独特、商品是否蕴含本地文化、服务是否贴心。这种变化让卷烟零售户从单纯的“卖烟者”转变为“文旅体验的参与者”。

文旅热带来的不仅是客流,更是消费思维的转变,游客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一家普通小店可能因“可拍照打卡”而走红,一款卷烟可能因与当地故事绑定而畅销。零售户需跳出“卖货”思维,以“文旅思维”重新定义小店。

举几个真实案例:

1.环境升级:用文化符号“圈粉”游客

68ae9dc96b8e905bd1d6f8c2_m.jpeg

安徽宿州符离镇的老桃农王伯,原本卷烟店藏于小巷,生意冷清。去年,当地烟草部门助力其进行“文旅改造”:外墙绘上水墨桃花,货架换成桃木雕刻,收银台旁设“符离集烧鸡文化角”,展示非遗技艺图片与故事。店内还增设“旅行补给站”,提供免费充电、行李寄存服务,并放置周边稻田摄影基地、农家乐宣传册。改造后,客流增长 40%,夏天日均销售额突破 3000 元。这表明,游客喜爱“打卡”,更钟情“有故事的场景”,零售户可将本地文化融入店铺装修,打造“微型文旅景点”。

2.文化融合:商品和场景“组 CP”

桂林阳朔西街的一家卷烟店,凭借“山水茶烟”主题区成为网红。店主将竹筒茶、桂花糕与卷烟分区陈列,还设置“登相公山补给站”(卷烟 + 能量棒 + 登山地图)、“遇龙河漂流装备区”(防水袋 + 驱蚊手环 + 地方小吃)。文化区展板讲述“烟与山水”的故事,如漓江渔火旁点烟的悠然、壮族歌圩里递烟的社交场景。这种“文化 + 商品”的组合,使非烟商品动销率提升 40%,卷烟销量增长 25%。可见,游客购买的是“场景记忆”,零售户可将本地特色商品与文旅活动绑定,提供“一站式体验”。

3.服务创新:从“卖货”到“卖体验”

202504073a236e784130409fb70b0ece1a2466cd_20250407f85c8a9d9f9a4af38f71ec166698fc63.jpg

图为球迷观赛嘉年华活动现场 成锐/摄

云南玉溪的“球迷服务站”是典型范例。欧洲杯期间,店内挂起巨型屏幕直播比赛,重点陈列展示饮料、卷烟、啤酒、坚果等“观赛伴侣”。店员向球迷推荐:“看紧张比赛时,试试这款口感醇厚的烟,更沉浸!”消费满额还赠送球队徽章。这种“文化场景 + 专业推荐”模式,使单客消费额增长 65%,卷烟复购率提高 30%。这提醒零售户,游客需要“被理解”的服务,掌握基础文旅知识,提供增值服务,能让游客感到舒适。

二、如何让小店“文旅化”?

文旅热潮下,游客消费需求从“买商品”升级为“买体验”。对卷烟零售户而言,这是挑战,更是机遇。以下四招,助力小店“文旅化”转型,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第一招:环境改造——让店铺“会说话”,用文化“圈粉”

游客走进店铺,首先关注的是环境。环境改造的关键在于让店铺成为“微型文旅景点”,以文化符号和互动体验吸引游客停留。

文化符号植入:运用非遗、历史、民俗等元素,触动游客内心。如在店铺墙面挂本地剪纸、刺绣作品,用老照片展示城市变迁;货架采用竹编、木雕等传统工艺品,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安徽宿州卷烟店通过外墙绘桃花、货架用桃木雕刻、设文化角,成功吸引游客,停留时间翻倍。

主题化陈列:按季节或节日设置专区,增添店铺“仪式感”。如春天推出“春日茶烟”专区,陈列卷烟、竹筒茶和茶具;冬天设“冬日暖烟”区,搭配热饮、暖手宝。节日期间,中秋摆“烟月同辉”礼盒,春节设“年味烟礼”专区。桂林阳朔卷烟店就是通过主题陈列,实现商品销量双增长。

互动体验区:设置“打卡墙”或“文化展板”,鼓励游客拍照分享,既增加停留时间,又借助社交媒体免费宣传。例如用卷烟盒拼成本地地标图案,或设置“在 XX(城市)抽 XX 烟”标语,激发游客分享欲。

第二招:商品组合——让卷烟“有故事”,用“场景”促销售

游客购买的是“场景记忆”,将卷烟与本地特产、文旅服务绑定,打造“一站式体验”,可提升商品吸引力与销量。

“卷烟 + 本地特产”:将卷烟与竹筒茶、桂花糕、手工艺品等本地特产打包成“旅行记忆”。如把卷烟和竹筒茶装入竹编礼盒,贴上“山水之间,烟茶相伴”标签;或卷烟 + 桂花糕 + 手写明信片,组成“桂香烟礼”。这类特色礼盒,既适合送礼,又能提高复购率。

“卷烟 + 文旅服务”:购买卷烟赠送景区优惠券、登山地图,或与周边酒店合作推出“住宿+商品”套餐,让游客觉得物超所值。云南玉溪卷烟店与酒吧合作推出“观赛经济圈”,买卷烟送酒吧折扣券,酒吧消费满额送卷烟盒套,实现双方共赢,形成文旅消费闭环。

“限量款”引流:与本地文旅部门合作,推出印有本地地标、非遗图案的“地域限定版”的包装,或结合节日推出“中秋特供”“春节限定”款。限量款可吸引游客购买,引发收藏热,带动卷烟销售。

第三招:服务升级——让游客“想再来”,用细节赢口碑

游客的“回头率”藏在细节之中。从记录偏好到提供增值服务,让游客感受到“被重视”,才能赢得口碑。

建游客数据库:利用云 POS 系统记录游客购买偏好,或者通过扫码关注送小礼品的方式收集游客信息。下次游客再次光顾时,店主可以主动推荐:“您上次买的 XX 烟,这次有新口味,要不要试试?”或“大部分南方旅客偏好这款烟,您要不要试试?”这种贴心的服务,能让游客感受到被关注。

店主要懂文旅:店主不能仅仅局限于售卖商品,更要成为“本地文化传播者”。自己掌握周边景点攻略、交通信息、历史典故等文旅知识,以便准确回答游客问路,畅谈本地文化。比如在云南,有卷烟店店主能根据游客行程推荐适合的卷烟,让游客觉得专业有趣,从而增加购买意愿。

增值服务暖人心:提供免费充电、行李寄存、热水供应、雨天借伞等服务,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游客逛景区累了,来店里休息、充电、喝水,顺便买烟,下次自然优先选择该店。

第四招:数字运营——让流量“留下来”,用线上扩影响

在当下蓬勃发展的文旅热潮中,游客的消费场景正从线下不断向线上延伸拓展。零售户需巧妙借助直播、社群、小程序等多元数字工具,构建起“线上种草吸引关注 - 线下体验增强信任 - 线上长期复购留存”的完整闭环,实现流量的有效沉淀与持续转化。

直播引流,场景互动促关注。零售户可利用热门直播平台,全方位展示店铺特色。比如,直播店铺改造后的新颖场景,着重介绍精心打造的“文化墙”“打卡墙”,这些充满本地文化元素的布置,能让游客在线上就感受到店铺的独特魅力。在直播时,还可以设置互动环节,赠送景区优惠券或小礼品,吸引粉丝关注并积极参与互动。

社群运营,贴心服务增黏性。建立微信群,将直播吸引来的粉丝以及到店消费过的游客拉入群中。定期在群里发布优惠信息,如“今日特价商品,限量抢购”“购买指定商品,享受折扣优惠”等,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与复购率。同时,分享实用的文旅资讯,像“本周景区人少,适合拍照打卡”“周末景区有特色活动,不容错过”等,让游客觉得店铺不仅是一个卖烟的地方,更是他们游玩行程中的贴心小助手。

结语:

文旅热并非短暂的“网红效应”,而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对于卷烟零售户来说,这是转型的契机,也是能力的考验。一味的抱怨无法改变现状,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掌握消费趋势和特点,从环境改造到商品组合,从服务升级到数字运营,以“文旅思维”重构经营逻辑,才能将小店从单纯的“卖烟场所”转变为“有温度的文旅体验空间”。当游客走进店铺,不仅能买到所需商品,还能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贴心的服务,这样的店铺才能让人记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53826.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头条!中华烟哪里收“不言而信”

头条中华烟哪里收不言而信揭秘香烟回收背后的行业潜规则近日中华烟回收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作为国内高档香烟的代表中华烟不仅是节日送礼的常...

香烟资讯 2025-09-29 119 0

今日公布!越代香烟“一臂之力”

今日公布越代香烟一臂之力近日一种名为越代的香烟在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它宣称能够帮助烟民减少吸烟量甚至最终戒烟这种香烟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香烟资讯 2025-09-29 1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