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刚蒙蒙亮,湖北巴东县清太坪镇烟叶技术员胡长军的手机就响了起来:“胡师傅,清坪街的帮工今天还得麻烦你送到松林湾来,我这边实在周转不开了!”这样的“派单”电话,在白肋烟采摘晾制季的用工高峰期,已成为胡长军的常态。
当前,正值巴东县白肋烟采摘和晾制的关键时期,各产区劳动力需求激增。然而,清太坪镇部分烟区存在本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问题,急需引入外村帮工支援。面对烟农“用工难”“接送难”这一制约生产的现实瓶颈,清太坪的烟叶技术员们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将私家车变成了服务烟农的“护航专车”。技术员胡长军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十公里”连心路,巧妙破解用工难
松林湾村近200亩白肋烟中部叶亟待抢收,本村劳力捉襟见肘。胡长军二话不说,依托烟草站建立的产区联动网络,联系协调了十多公里外白鸠坪村的熟练工,连续十多天,每天清晨准时发车,将20余名帮工安全送达田间。无独有偶,倒卜龙村烟田急需抢收,胡长军迅速在杉树湾村组织应急队伍,并风雨无阻地承担起跨村接送任务。这来回二十公里的乡间路,被他用车轮一遍遍丈量,成为连接产区、解决烟农燃眉之急的“连心路”。
“双角色”互转换,主动作为显担当
“烟农在田里争分夺秒搞生产,接送人手的时间实在挤不出来。我们懂技术,也熟悉路况和人员,这个‘摆渡’的活儿,我们顶上去最合适!”胡长军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在清太坪镇的烟区道路上,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白天,烟叶技术员们是穿梭在烟田、晾房,指导烟农采摘晾晒技术的“田专家”;清晨与黄昏,他们则化身安全、准时的“摆渡人”。即便是周末,这份特殊的“兼职”也从未间断。据统计,仅胡长军一人,高峰期就累计为烟农提供义务接送服务超过50人次。这种无缝切换的角色,正是烟草人服务一线、担当作为的生动写照。
“安全观”刻心头,安全护航助生产
“烟农种烟不容易,每一片叶子都是心血,耽误不得,也损失不起!”胡长军朴实地表达着他的坚持,“但安全是底线!每次载人前我都会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检查一遍,并且我这‘专车’绝不超载一个人,必须保证平平安安地把大家送到、接回。”这份将烟农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严守安全红线的责任心,是他行动的准则。
种植户们纷纷表示:“技术员们雪中送炭般的接送服务,有效缓解了我们的用工压力,保障了烟叶在最适宜的时机得到采收和晾制,最大程度减少了因劳动力短缺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稳住了我们的‘钱袋子’”。
小车厢大服务,“责任烟草”暖民心
在巴东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像胡长军这样超越技术指导范畴,主动为烟农纾困解难的技术员并非个例。他们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融入日常,从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到生产环节的痛点疏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烟草行业服务“三农”的深厚情怀和责任担当。
这些穿梭在乡村道路上的“护航专车”,不仅畅通了劳动力的流动,更架起了烟草行业与烟农之间的“连心桥”,有效巩固了产业基础,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贡献了坚实的烟草力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