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有着二十年烟龄的老烟枪,朋友们都叫我"人形烟囱"。虽然我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我每天至少要在烟盒上看到二十次——但戒烟的决心总是撑不过三天。今天,我想聊聊前段时间在公园里发生的那件糟心事,顺便为像我这样的"移动污染源"说几句心里话。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周六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去家附近的公园散步。走到一半,烟瘾突然来袭,那种感觉就像有一万只蚂蚁在我的神经上开派对。我环顾四周,想找个吸烟区——您猜怎么着?整个公园连个烟灰缸都找不到。我像个侦探一样搜寻了二十分钟,最后不得不承认:这个公园对吸烟者来说就是个"无烟荒漠"。
"就在角落里抽一根吧,反正没人看见。"我心里的“小恶魔”这样怂恿我。于是,我找了个僻静的角落,背对着人行道,尽量压低身子,活像个正在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工。就在我点燃香烟,享受那口"罪恶的芬芳"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尖叫:"天啊!这里有人在公共场合吸烟!"
我转过头,看见一位女士正用看连环杀手的眼神盯着我。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已经掏出手机,镜头直接怼到我脸上。"我要把你的行为发到网上,让大家看看现在还有这种没素质的人!"她的声音大得足以让公园另一头的鸽子都吓得飞起来。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比随地大小便的狗还不如——至少狗主人还会道歉并清理现场。我试图解释:"抱歉,我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吸烟区..."但我的话被她的正义宣言淹没了:"公园里到处都是孩子和老人,你有什么权利毒害别人?"
事情最终以我掐灭香烟并道歉收场,但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在这个对吸烟者越来越不友好的世界里,我们这些"尼古丁囚徒"到底该何去何从?
首先声明,我完全理解非吸烟者的立场。二手烟确实有害健康,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吸入别人的烟雾。我自己吸烟,但我绝不会在有孕妇或小孩的密闭空间里抽烟——这是最基本的道德。公共场合禁烟是大势所趋,我举双手赞成。
但问题在于,当整个城市都变成了"禁烟区",我们这些一时半会戒不掉烟的人该怎么办?上周我去医院看望朋友,想找个地方抽烟,结果发现医院方圆五百米都是禁烟区。我像个逃犯一样走了十五分钟,最后躲在一个垃圾桶后面匆匆解决了问题——这场景要是拍下来,绝对能入选"当代都市最悲惨画面"。
有人说:"那就戒烟啊!"这话说得轻巧,就像对抑郁症患者说"开心点"一样容易。我试过尼古丁贴片、电子烟、甚至催眠疗法,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相信我,没有一个吸烟者不想戒烟,但这个过程远比非吸烟者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在公园里那位女士的话一直在我脑子里回放,她怼脸拍摄我说要曝光我的话挥之不去,让我一想起来就吓出一身汗。现在网络上动不动就"人肉搜索"、"让你社死",想想都无地自容。
我认识一位老烟民王叔,他的处理方法就很智慧。每当在公共场合想抽烟时,他都会先询问周围的人:"介意我抽根烟吗?"如果有人说介意,他就会走开。这种简单的尊重往往能化解很多矛盾。可惜现在很多人——包括一些吸烟者——都忘了这个基本的礼仪。
说到解决方案,我认为城市需要为吸烟者提供一些"过渡空间"。比如设立更多通风良好的吸烟亭,或者在公园边缘划定少量吸烟区。这既保护了非吸烟者的权益,也给了我们这些"烟民"一条活路。有的地方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商场外都有明显的吸烟区标识,大家都自觉遵守。
最后,作为一个正在努力戒烟的"资深烟民",我想对所有的非吸烟者说:感谢你们的包容和监督;对所有的吸烟者说:咱们尽量遵守规则,别给社会添乱;对那些举着手机准备"执法"的朋友说:还请您手下留情,有话好好说。
毕竟,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我们都需要学会互相理解——无论手里拿的是香烟还是手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