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夜色未褪,山东潍坊诸城市贾悦镇的烘烤工场里,白烟已袅袅升腾,数十座烤房在熹微晨光中平稳运转,开始了新一炉烟叶的烘烤工作。烤房旁,烟农透过窄窄的观察窗望向里侧,入炉不久的叶片慢慢泛起均匀的金黄,氤氲的水汽里透出阵阵香气。
烤出烟叶“炉炉香”
这看似寻常的烘烤场景,正是潍坊烟草人雕琢烟叶品质的关键时刻。 今年以来,山东潍坊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锚定烤出“金叶”好品质的目标,从工艺、设施、队伍三向发力,构筑起全方位的烟叶烘烤保障体系,让每一片烟叶在科学淬炼中焕发最优品质。
工艺革新,“保香增柔”解锁烟叶潜质
“多亏烟草部门为我们量身定制的‘保香增柔’烘烤工艺,你看这烟叶烤出来又软又香,比往年强多了!”近日,在潍坊临朐县五井镇花园河村的烘烤工场里,烟农王福明轻轻拿着一片刚出炉的叶片,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烟叶的“蜕变”,源于潍坊市局(公司)针对烟区烟叶特性靶向研发的最新烘烤工艺。今年以来,针对部分烟区存在的烤后烟叶僵硬、香气不足、品质波动等问题,该局(公司)组建团队深入分析潍坊烟叶的鲜烟素质后,锚定“降低干燥速率、留住本真风味”的核心,提炼出“中低温度、中高湿度、风速匹配、渐进排湿、延时增香”的技术要点,形成了涵盖调温、调湿、调风速、调排湿、调时间的“五调”工艺体系,不但顺应了本地烟叶的生理转化规律,又精准破解了“烤硬”“香淡”等难题。
“‘保香增柔’工艺的精髓在于抓住了烟叶内在物质转化与外在形态变化的平衡规律。过去‘干得快、转得急’的粗暴烘烤,本质是牺牲品质换取效率,导致烟叶僵硬锁香。现在我们用‘慢烤五调法’,像煲汤一样文火慢炖,才炼出这触手生润、遇火生香的金叶!”在烟叶烘烤现场,潍坊市局(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主任刘中庆结合生活常识通俗地向烟农们解释工艺的好处。
烘烤专家现场讲解“保香增柔”工艺
为让“保香增柔”工艺真正落地生根,潍坊市局(公司)采取了一套多维度、全链条的推进“组合拳”。市县站三级联动,将业务会开到烤房旁、把培训班办在烟田间,结合身边鲜活案例,用烟农听得懂的“收益账”解读技术革新的必要性。行业专家带着标准手册深入一线,本地“土专家”则用生活化比喻拆解技术要领,在烤房旁搭起“田间课堂”。全市33个烟站均设立“保香增柔示范炉”,每个示范炉旁都配套建设对照烤房,通过叶片柔软度、色泽鲜亮感、香气浓郁度的直观对比,让工艺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设施升级,“智能系统”把控烘烤精度
“叮——您的烤房湿球温度低于标准值,请及时调整。”凌晨三点,潍坊诸城市石桥子镇大张家庄村烟农郑金平的手机收到一条预警信息。他点开“潍坊智慧烘烤”APP,远程将烤房湿球温度调高1℃,屏幕上的实时监控画面显示,炉内温湿度逐渐恢复正常。“有了这套系统,再也不用整夜守在烤房边了。”郑金平感慨道。
这套让烟农赞不绝口的“烟叶烘烤精准管控系统”,是潍坊市局(公司)近年来为适应烟叶烘烤新要求,创新开发的“黑科技”。它集烟农信息录入、烘烤曲线管理、过程报警处理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烟叶烘烤的自动控制、集中管理、远程监控和远程指导,让烘烤精度迈上新台阶。
移动终端监控技术让烟叶烘烤管理变得简单而又灵活。手机端能清晰展示烤房分布、状态、当前温湿数据及设备工作情况。无论是烟农查看自家烤房,还是管理人员统筹全局,都能随时随地掌握权限内的烤房动态。“就像给烤房装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啥情况都能掌握。”潍坊安丘市局(分公司)石埠子烟站烘烤主管宋晓飞拿起手机,边滑动屏幕边介绍,“你看,这片区域的12座烤房,哪个在升温、哪个在排湿,一目了然。”
系统对工艺标准的严格守护,是烘烤精度的重要保障。其配备的全方位烘烤监控及预警功能,严格遵循专家制定的标准工艺,将烘烤人员的修改权限限定在规定限度内。一旦参数超出阈值,系统会立即发出警示;若有人强行操作,不仅会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还会将操作记录到系统日志,从源头守住工艺标准底线。
系统的智慧不仅体现在过程管控中,更延伸至烤后的数据沉淀。烘烤结束后,烟农和技术员可通过系统对烤后烟叶的柔软度、香气值、上等烟比例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价,这些数据会与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曲线、风机频率等参数自动关联,形成完整的“工艺-品质”档案,成为优化烘烤工艺的重要依据。
队伍赋能,“专业团队”夯实品质底气
“这炉烟叶含水量偏高,定色期得延长2小时。”在潍坊柴沟镇于戈庄烘烤工场,农民烘烤师陈光军一边查看烟叶状态,一边在记录本上写下调整建议。作为经过层层选拔的“土专家”,他如今能熟练运用各类先进的烘烤工艺,每年负责20余炉烟叶烘烤,出炉的烟叶总能片片生香。
一支高素质的烘烤队伍,是工艺落地的保障。近年来,潍坊市局(公司)针对技术落地“末梢梗阻”痛点,构建起“三级烘烤技术管理队伍+基层烘烤师队伍”双轨并行的专业化烘烤体系,让精心制定的烘烤工艺最终在烤房操作中精准执行,保障了烟叶品质。
烟站烘烤主管对烘烤师进行现场培训
市县站三级烘烤技术管理队伍是技术落地的“主心骨”。市局的烘烤总监,承担着全市工艺标准的制定,还会定期汇总各地烤后烟叶品质数据,对工艺进行优化;县局的烘烤主监,主要负责将市局标准转化为区域可执行的方案,经常到辖区烟站和烤房,了解烟农对工艺的掌握情况,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技术要点,确保指导落到实处;烟站的烘烤主管,扎根烤房一线,烟农在烘烤中遇到问题,他们第一时间赶到,手把手帮忙解决。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从烟农中层层选拔而来的烘烤师。他们经理论考试、实操考核和综合评审后,通过系统培训持证上岗。今年,全市共组建起400人左右的专业队伍,按每40座烤房配备1名专职烘烤师的标准分布在各烟区,他们对烤房设备性能了如指掌,既熟悉不同鲜烟素质的烘烤特性又懂得各烘烤阶段的技术要领,是技术落地的“生力军”。
正是这支由管理“主心骨”与烘烤“生力军”组成的“双轨”专业队伍,构成了潍坊烟叶烘烤质量保障的坚实基石。他们通过持续的培训赋能和严格的考核管理,紧密协同、各司其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执行力,共同将“保香增柔”等先进工艺精准转化为烤房实践,为潍坊烟叶保持“金叶品质”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从工艺突破到设施革命,再到队伍筑基,潍坊市局(公司)的烘烤保障体系,不仅炼出了片片柔香的“金叶”,更夯实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正是这科技兴烟、质量强农的生动实践,为潍坊烟区铺就了一条提质增效、助农增收的“金色之路”。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