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烟草新质生产力协同乡村振兴的路径

2025-07-14 香烟资讯 3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核心在于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探索多元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路径过程中,传统烟草产业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其中烟草“新质生产力”即融合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赋能的先进生产方式,与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具有深度契合潜力。这种契合并非简单延续传统种植模式,而是通过技术跃迁、产业链重塑和价值延伸,为乡村注入全新动能,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支撑型振兴之路。

一、烟草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烟草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烟草产业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以创新驱动实现质的跃升。其核心特征在于:

科技强芯‌:通过生物育种技术优化烟叶品种抗性与品质,结合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精准播种、变量施肥,并运用绿色烘烤工艺降低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形成技术集群式突破;

绿色筑基‌:构建"生态烟田-清洁加工-循环利用"全链条体系,推广节水灌溉、有机肥替代等低碳技术,将环境影响评估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资源利用率适度提升;

数字赋能‌:依托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气象数据,通过AI算法生成最优农事方案,无人机巡田与智能分级系统使管理效率提升一倍,形成"数据驱动决策"的新型生产模式;

融合共生‌:延伸"烟叶+文旅"价值链,开发烟田观光、非遗工坊等体验项目,推动烟区变景区、农房变民宿,2024年福建龙岩等地已实现综合收益增长20%的实践验证。这种生产力变革本质是生产要素的颠覆性重组,通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与产业协同的三维共振,重构烟草农业的价值创造逻辑与发展边界。

二、产业升级,点燃乡村经济新引擎

烟草新质生产力首先作用于产业本身,通过提质增效为乡村经济筑牢根基。

智慧种植引领农业现代化:在云南玉溪烟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灌溉系统能感知土壤墒情,实现精准滴灌,节水节能;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巡田,快速识别病虫害或营养缺失区域,指导精准施药施肥。这大幅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烟农收益。

技术红利惠及烟农群体:烟草企业主导的技术推广体系深入田间地头。在湖南湘西,烟草公司定期组织现代化农机操作、绿色防控技术等培训,一批掌握新技能的“新烟农”成为乡村致富带头人。智能分级设备的应用,也减少了传统分级对人工经验的过度依赖,提升了收购环节的公平与效率。

产业链延伸创造多元价值:烟草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在福建三明,依托优质烟叶基地和独特生态资源,建设集烟叶生产观摩、特色民宿、生态茶园体验于一体的“金叶庄园”。游客在此了解现代烟草农业,品尝当地特色农产品,带动了周边农户的茶叶、土特产销售和民宿增收,实现“一片叶子带动一片产业”。  

三、生态优化,共绘绿水青山新画卷

新质生产力要求发展必须是绿色的,烟草产业正努力践行这一理念。

绿色生产守护乡村生态本底:生物防治(如释放蚜茧蜂控制蚜虫)、物理防控(太阳能杀虫灯)、精准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多地烟田推广,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在贵州遵义,推广生物质能源替代燃煤烘烤烟叶,既解决了烘烤污染问题,又消纳了周边地区的秸秆、木屑等农林废弃物,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大气污染减排的双赢。

土地用养结合促进永续发展:“烟稻轮作”、“烟菜轮作”等科学耕作制度得到大力推广。在江西赣南,烟叶收获后及时种植水稻或蔬菜,既有效利用了土地,又通过不同作物的根系活动和养分需求差异,改善了土壤结构,减少了土传病害,提高了土地综合产出效益,保障了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生态修复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烟草行业反哺乡村的资金,积极投入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生态复绿等项目。在河南南阳部分烟区,烟草部门支持修建的生态水窖、塘坝,不仅保障了烟田灌溉,也为周边村庄提供了生产生活水源,美化了村容村貌。

四、人才与治理,激发乡村内生新活力

新质生产力最终要依靠“新质人才”来驾驭,其发展也深刻影响乡村治理格局。

培育新农人,激活人才振兴:智慧烟草农业催生了对无人机飞手、智慧农机操作手、农业大数据分析员等新职业的需求。在四川凉山,烟草部门联合地方职业院校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吸引一批有知识的年轻人返乡或留乡就业创业。他们不仅是烟草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其掌握的通用技能(如无人机操作、数据分析)也可服务于乡村其他产业,成为乡村宝贵的人才资源。

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治理效能:烟草行业对烟区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直接提升了当地整体发展条件。在云南曲靖,“烟水配套”工程覆盖的乡村,不仅烟田受益,村民的出行、生活用水、网络通信条件也同步改善。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乡村有效治理和公共服务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创新组织模式,深化利益联结:烟草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公司+合作社+职业烟农”模式日益成熟。合作社在技术推广、农机服务、物资统购、烟叶交售等方面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提升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能力和议价权,使其更公平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增强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社会凝聚力。

五、挑战与前瞻,走向更高质量的协同发展

尽管烟草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带来显著动能,但挑战犹存:‌健康伦理争议‌要求产业严格履行控烟责任,需平衡经济效益与公共健康,通过价格调节、无烟环境建设等措施降低吸烟率;‌经济依赖风险‌凸显单一产业脆弱性,需借鉴先进的经验,推动烟草与农文旅、特色农业等多元业态融合。通过政策补贴、农技培训降低智能设备使用门槛,促使基层农技推广项目落地生根。未来协同发展应聚焦:

‌强化科技普惠‌:构建县域共享服务平台,推广汕头澄海区"易灵通"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全链条数据驱动决策;

‌深化绿色转型‌:试点零碳烟区建设,集成节水灌溉、有机肥替代等技术,资源利用率快速提升;

‌拓展融合边界‌:开发非遗工坊、烟田观光等体验项目,形成"烟叶+文旅+康养"复合价值链;

‌完善利益机制‌:借鉴贵州工商合作模式,建立烟农保底收购与二次分红制度,2024年贵州烟农收入同比增长12%。这种协同路径需政府、企业、社区三方共建,最终实现产业升级与社会责任的动态平衡。

结语:烟草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是一条在发展中寻求平衡、在创新中谋求共赢的道路。它要求烟草产业以更高的科技含量、更深的绿色底蕴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深度融入乡村发展大局。当金色的烟叶映衬着智慧农田的勃勃生机,当现代产业链条串联起千家万户的共同富裕梦想,烟草新质生产力便超越了单一产业的范畴,成为撬动乡村整体跃升的重要支点。这条路径的探索,不仅关乎产业的未来,更承载着万千乡村迈向全面振兴的希望。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48985.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