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数字动能 插上腾飞翅膀——看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如何解决数字化转型三个问题

2025-07-02 香烟资讯 7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智造”成为制造企业发展升级的“主旋律”。

近年来,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决贯彻落实行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业务管理为驱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遵循标准先行的原则,自上而下实现“业务管理、标准规范、信息平台”的统一,将各工厂数字化创新成果集成至集团数字化应用平台中,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基本形成了一套以“战略、人才、平台、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闭环模式,持续有效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布局——解决数字化转型该往哪里走的问题

数字化的道路如何走,路径很重要。

“破题的第一步,是先要找准问题。”红云红河集团信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红云红河集团以问题为导向,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企业的差距、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深入调研、座谈以及集团各部门、各工厂工作人员进行“头脑风暴”的基础上,一个涵盖组织架构、应用场景、管理能力等多维度的“问题清单”形成,找出“统筹性不足”“系统性不强”“数据治理缺失”“数字化氛围未形成”等六大方面短板。

瞄准短板与需求,他们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企业特点的数字化转型道路,通过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强化组织方面,红云红河集团成立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信息部牵头,企业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生产管理部、装备技术部、工艺质量部等有应用开发需求的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各工厂相应业务的分管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管理架构。

据红云红河集团信息部负责人介绍,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自2023年5月成立以来,从顶层规划着手,确保数字化转型与集团的整体战略紧密相连,明确其在集团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通过顶层设计,制定清晰的转型蓝图和实施路线图。

在完善制度方面,红云红河集团制定关于深化工业数据应用、推动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实施方案,以业务管理为驱动,以现有的工业数据为基础,立足自主开发集团统一数字化应用平台,构建数据共享创新应用机制,提升信息化自主可控核心能力。

在管理应用方面,红云红河集团逐步将生产、质量、设备等业务条线数据分析应用需求以专项任务的形式在平台中构建数字化应用,对各类工业数据按管理需求归集处理,充分发挥工业数据的潜在价值。遵循集团统一技术标准,各工厂开发的创新应用可接入集团数字化应用平台,并可在各工厂间相互推广,实现集团数字化应用的“共享”与“众创”。

经过一系列探索,红云红河集团明确“管理驱动、信息支撑、标准先行、自主创新、共享众创”五个原则,形成了“数字化战略是方向、数字化人才是基础、数字化需求是关键、数字化平台是支撑、数字化应用是载体”的总体思路,从方向、基础、支撑、载体等维度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

搭台——解决数字化场景应用如何落地的问题

主屏幕上,生产设备以3D数字建模的形式立体呈现,每一个齿轮的啮合、每一条管道的走向都与现实中的设备毫无二致;辅屏则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哨兵,实时展示着机台的产量、能耗、工艺参数等动态数据。这是记者近日在曲靖卷烟厂看到的情景。

“这个数据面板就像有一双‘数字慧眼’。”操作人员轻触屏幕,对记者介绍说,每当系统触发预警时,维修人员就会迅速抵达现场完成设备维修和调整。曲靖卷烟厂通过数字技术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准建模与动态模拟,真正实现“虚拟感知现实”。

在昆明卷烟厂精品制丝车间,数字化模型与生产现场实现了无缝对接,操作人员只需在“数字驾驶舱”内轻点鼠标,即可启动与控制整条生产线,实现了“一键掌控全局”的智能化生产模式。在“大重九”专线,数字孪生技术将自动化生产推向了新高度,通过全流程的数字化模拟与优化,实现了全自动生产,让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得到“双提升”。

这些“数字场景”,正一步一步将“智造”变为现实。

“以信息化平台众创机制为依托,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信息部负责人介绍道,红云红河集团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了“集团统筹、工厂落地、技术引领、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格局。

在打造“数字场景”的过程中,“应用”被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我们的每一个数字化场景应用落地,都是为了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红云红河集团信息部工作人员李达说。

电梯管理一直是红云红河集团特种设备管理的难点之一。近年来,物流中心在以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效率的过程中,以管理要素明确的电梯等特种设备为抓手,通过自主研发数字化应用,将集团特种设备位置、管理人员信息、维保计划等纳入数字化平台管理,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实现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红云红河集团认真贯彻全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要求和云南中烟网信工作规划部署,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在6家工厂部署5G网络和云边融合架构,降低了投资成本和管理复杂度,同时显著提升了云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延伸——解决数字化平台谁来支撑的问题

“评价依据支撑不足、业务分析应用薄弱、数据追溯难度大……”红云红河集团数字化应用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刘智宇指着投屏上显示的设备管理痛点说,“破题关键在于实时数据采集与数字建模。”

面对屏幕上的问题清单,创新工作室成员迅速进入“头脑风暴”模式:“全机型数字模型要覆盖每个传感器点位”“预警机制需嵌入生产全流程节点”……工作室内讨论声此起彼伏,团队成员围绕“卷烟设备净效率监视平台”课题展开深入探讨。

这一幕是红云红河集团数字化转型在基层实践的生动缩影。

2023年9月,红云红河集团成立数字化应用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个面积不大的工作室成为技术交流、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该工作室创新性地采用“自主创新+快速赋能”模式,由集团统一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平台支撑体系,工作室成员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和自主开发数字化应用,进行低代码开发。

“传统的软件开发周期长、成本高、技术要求高,低代码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即使是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业务人员,经过3个月的培训也能开展应用开发工作。”李达介绍说。

事实上,创新工作室的高效攻坚,得益于红云红河集团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

近年来,红云红河集团构建“集团总部—生产厂—车间”三级人才培养架构,将集团总部作为人才培养的“总指挥部”,将生产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将车间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多点发力推进人才梯队建设,畅通员工成长通道,选拔管理型、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动力。

攻坚项目不仅是人才成长的“孵化器”,也是人才库的“蓄水池”。在攻坚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被选拔进入人才库,作为新的项目骨干促进人才培养,形成“以项目育人才、以人才促项目”的良性循环。

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支撑,红云红河集团数字化人才库以“普遍参与、分类分级、定向培养、实践导向”为建库原则,打破岗位、专业、年龄限制,聚焦系统开发、网络安全两大专业方向,划分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构建起立体化人才储备体系。目前,首批高级和中级人才已成功入库,并实施动态调整,确保人才进退有序。

此外,在人才评价机制方面,红云红河集团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不仅注重考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注重考察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红云红河集团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在第二届云南中烟信息化岗位技能竞赛中,红云红河集团获得两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两个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在第三届“鼎新杯”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征集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汇聚数字动能,插上腾飞翅膀。从管理端的数字化平台到车间里的“数字场景”,红云红河集团勾勒出工业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图景。数字化不再是停留在纸面的规划,而是融入每个生产环节的“神经脉络”。面向未来,红云红河集团表示,将以数字化发展为依托,在数据驱动、人机协同、场景应用的新赛道上深耕细作,努力书写更多“数智”新篇。

记者手记:突出“应用为王”打造“数字场景”

杜星霖

从统一平台的推进实施到业务条线的自主研发,从聚焦服务到着眼应用,数字化、智慧化已成为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采访中,红云红河集团信息部负责人反复强调:“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用是重中之重。通过打造满足各业务部门和各工厂需求的‘数字场景’,我们以落地为准则,全面赋能管理和服务。”

“应用为王”,需要具备系统思维。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只有用线串起,才能成为项链。缺乏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数字化转型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红云红河集团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研,明确“为什么做”“做什么”“如何做”。经过系统谋划,他们形成了涵盖组织架构、应用场景、管理能力等多维度的“问题清单”。在“问题清单”的基础上,红云红河集团着眼关键领域,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数字化战略是方向、数字化人才是基础、数字化需求是关键、数字化平台是支撑、数字化应用是载体”的总体思路,从方向、基础、支撑、载体几个维度夯实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基础。

“应用为王”,需要做好共享众创。小溪汇集,才能成为江河。红云红河集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明确数字化转型“管理驱动、信息支撑、标准先行、自主创新、共享众创”五个原则。其中,“共享众创”成为其成果迅速转化落地的方式之一。无论是数字孪生技术还是打造精品车间,无论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还是一键启动的“数字驾驶舱”,这些“数字场景”打造成功后,红云红河集团信息部抓紧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共享场景”,根据各工厂实际进行相应推广应用。比如,在电梯管理过程中,红云红河集团物流中心通过自主研发数字化应用,将电梯管理涉及的特种设备位置、管理人员信息、维保计划等纳入数字化平台管理,迅速总结提炼形成相关数字化管理办法,在各工厂进行推广。

“应用为王”,需要人才队伍支撑。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数字化转型而言,打造一支高效能、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基于此,红云红河集团将集团本部作为人才培养的“总指挥部”,将生产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将车间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聚焦人才锻炼,他们成立了数字化应用职工创新工作室,采用“自主创新+快速赋能”模式,由集团统一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平台支撑体系,工作室成员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数字化应用,实现低代码开发的目标;聚焦人才成长,他们多点发力推进人才梯队建设,畅通员工成长通道,选拔管理型、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动力;聚焦人才孵化,他们注重项目实战,将攻坚项目打造成人才库的“蓄水池”,在项目实战中表现突出的学员被选拔进入人才库,作为新的项目骨干促进人才培养,形成“以项目育人才、以人才促项目”的良性循环。

突出“应用为王”,打造“数字场景”,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红云红河集团努力探索、开拓奋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智慧之力将如点点星光,最终汇聚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1279249_ddd50c3c-6920-4ec0-b43b-c79fe8304d4b.jpg

昆明卷烟厂数控中心。

1279249_6cf65ea1-060e-4995-aeb2-221cfae1e0f0.jpg

技术人员通过数字化平台查看生产运行情况。

1279249_97af8788-0f4c-40a4-92f5-15d09eed5c8e.jpg

创新工作室成员在进行“头脑风暴”。

1279249_9e438395-70fa-4798-883f-6ac7b5f41371.jpg

车间操作人员认真查看设备生产参数。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47525.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炎炎夏日,实体店如何挖掘经营商机?

进入7月,对实体店铺来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季节。酷暑影响人们的购物心情,持续的高温和闷湿潮热的天气,让顾客不愿出门,店铺里面空空荡...

香烟资讯 2025-07-04 95 0

握指成拳 破局求变

协助破获1起涉“上头电子烟”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8起重大案件获国家烟草专卖局通报表扬,查获假私烟实物同比增长3倍以上,专卖条线综合...

香烟资讯 2025-07-04 1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