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福建省龙岩市“烟光一体”光伏项目(以下简称“光伏项目”)8个光伏建设点已经实现并网发电。截至5月27日,全市烟光工程发电量达477万千瓦时。
“烟光互补”新模式激活乡村资源
五月的微风掠过广袤的田野,横亘出大片规整的蓝色方格,而这片与烟田交织的“蓝色方阵”,正是龙岩市探索“烟光互补”乡村振兴新模式的鲜活注脚。
光伏项目由龙岩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与福建电投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创新打造 “棚下烤烟,棚顶发电”的“烟光互补”模式,实现土地与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光伏板不仅为烤房提供遮阳隔热功能,延长了烤房使用寿命,还通过“棚顶经济”为村民带来多重收益。
福建省龙岩市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能源应用上,项目还创新引入“数字光伏”智能管控平台,未来将实现发电数据实时监测与远程调控。
“阳光账本”照亮乡村振兴路
“这个项目真是‘一举多得’!”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丰乐村村民蓝丁雄对光伏项目的“阳光福利”赞不绝口。据他介绍,以前烤房的屋顶就是闲置的,现在装上光伏板,单座烤房顶棚租金收益达650元,年发电收益为6764元。同时,光伏发电还为村民提供每年400元的用电优惠,并节约附属投入1.5万元。
据了解,光伏项目运营后,单座烤房发电量达1.72万度,每年可节约标煤消耗5.6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吨以上,相当于种植了800多棵树。此外,项目每年还能产生绿证16本,带来1020元的绿证收入。
“绿色赋能”实践乡村振兴双碳同行
除了“阳光账本”,光伏项目也在龙岩市农业绿色转型的赛道上按下了“快进键”。
龙岩市全市推广生物质燃烧机烤房1.4万座、热泵烤房421座,燃料煤改清洁能源率达100%。每年回收烟田废旧地膜及烟蚜茧蜂绿色防控比例都达100%,并覆盖大农业产业。积极开展塑膜减量化实践,用膜量减少12.5%;推广新能源配送车,新能源车辆占比从0提升至14%。
“当科技的温度遇上土地的厚度,乡村振兴就有了看得见的亮度”。近年来,龙岩市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还带动周边乡村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更形成“建一个项目、富一方百姓”的良性发展格局。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