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某县级市的市场监管局执法队员小王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投诉信息:一家社区小超市被举报销售假烟。小店店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店面整洁,多年来仅被查到过一次轻微违规。小王陷入两难:是否该立即突击检查?过度执法恐怕会伤害诚信经营者的生计,但不查又有失职之嫌。这是当下卷烟执法中普遍面临的现实困境——在繁复的市场形态与执法资源紧张之间如何寻求平衡点?传统执法方式的粗放性与当下执法环境精细化要求之间的张力,呼唤着执法思维的革命性变革。
一、传统执法和精准执法之差别
传统卷烟执法如“大水漫灌”,其粗放性已日益难以适应复杂市场。执法力量常被平均铺开,无论大型商场还是乡村小店,检查频率与强度大同小异。这不仅造成执法资源巨大浪费,更易滋生“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粗暴式执法”等弊端。要么对真正高风险主体视而不见,要么在专项行动中“一刀切”打击,损害了法律尊严与经营主体权益,也难以取得真正的执法效果。
而“精准执法”则是对这一困境的有效破题回应。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必须以智慧为眼、数据为基,准确识别不同市场主体的风险等级与行为模式,从而合理配置资源、选择策略、确定执法强度,最终实现执法效益最大化与干扰最小化的统一。其核心要义在于“差异化”与“数据化”——依据风险高低实施差异监管,依托数据分析驱动执法决策。
二、如何有效开展精准执法?
在严格的国家烟草专卖制度下,总体来说我国烟草市场稳定,秩序井然,经营规范,消费者满意度高。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制假贩假、走私卷烟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互联网 +”的广泛应用,为卷烟违法违纪现象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渠道。卷烟违法日益呈现智能化、集团化和隐蔽化特点,加大了执法监管难度。为此,卷烟执法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要全面探索和实施精准执法,节约执法成本,简化执法过程,提高执法效能。那么如何有效开展精准执法呢?
1、先看以下几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浙江某市“信用 + 风险”分级监管模式(精准对象识别)。
该市烟草专卖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发了一套融合多维数据的智能化监管平台。平台整合了经营者历史违法记录、投诉举报量、经营规模与位置、电子结算比例等关键信息,构建起动态更新的“风险画像”。系统将全市卷烟零售户精准划分为 A(低风险)、B(一般风险)、C(较高风险)、D(高风险)四类。
对 A 类诚信经营者,实施“无事不扰”策略,以远程数字化监管为主,检查频次大幅降低;对 B 类经营者,保持常规监管力度;而对 C、D 类高风险户,则集中执法资源,提升检查频率与深度,并辅以重点监控技术手段。实践表明,该模式实施一年后,执法检查总频次降低约 40%,但针对 C、D 类户的有效检查覆盖率达到 98%,重大案件查获率显著提升。一位 A 类店主感慨:“不被频繁检查,更能安心经营,我们更珍惜自己的信用等级。”同时,专卖稽查队长也指出:“有限的执法力量真正用在了‘刀刃’上,假烟网络和违规大户无处遁形。”
案例二:江苏“天网”系统与智能研判模型(精准手段运用)。
江苏烟草专卖部门打造的“天网”情报系统堪称精准执法的“智慧大脑”。它打通了内部专卖管理信息系统、零售终端管理系统与外部公安、交通、物流、互联网等多源数据壁垒。系统内置的智能算法能实时分析海量信息:如某零售户短时间内多次异常大量订货、电子结算记录与实物库存明显不匹配、运烟车辆轨迹异常频繁出入特定区域、社交平台出现隐蔽涉烟广告等。
2023 年,系统曾预警显示:某市多条线索指向一个表面上分散、实则关联的零售户群体,订货模式异常且与省外某可疑物流点往来密集。经算法深度关联分析,执法人员精准锁定了隐藏幕后的非法分销网络核心节点与运输路线。最终在收网行动中,一举摧毁涉及多省的特大假烟销售网络,查获假烟案值超千万元。情报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天网模型让‘数据说话’,把看似孤立的‘点’连成清晰的犯罪‘网’,指引我们实施‘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
案例三:云南边境“教科书式”联合执法(精准流程规范与跨域协同)。
云南边境地区是打击卷烟走私、非法跨境贸易的前沿。某次由烟草、海关、公安、边防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跨境假烟查缉行动,全程堪称“精准执法”的范本。行动前,各方依托情报共享平台进行周密会商,明确指挥架构、分工界面与响应流程,制定详尽预案。行动中,执法人员严格遵循预设流程:一线查缉组发现可疑车辆后立即按标准程序控制现场、初步勘验并上传信息;后台情报组实时验证车辆轨迹与人员背景;联络组迅速对接邻国执法机构请求协查;证据固定组同步进行专业化取证。整个行动在多国执法力量无缝衔接下完成,人赃并获,所有执法动作全程音视频记录,证据链条完整无瑕。参与指挥的警官评价道:“这次行动的成功,在于预案精准、流程精准、协同精准,每一步都经得起法律检验。”
2、案例的启示和思考。
以上三个案例表明,卷烟精准执法包括精准识别对象,快速有效锁定目标,避免出现执法盲目和随意;精准执法手段,有效使用大数据,避免手段简单粗暴;精准流程规范和区域协作,要坚持依法文明执法,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当然,精准执法绝非一蹴而就,其深化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数据壁垒是首要障碍——部门间、区域间信息难以真正共享,形成“数据孤岛”。执法协同性不足——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常流于形式,响应效率低下。执法人员能力短板——部分人员对新技术、新模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有待提升。执法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对“风险”的判定尺度、执法强度存在差异,影响公平性。
为深化精准执法实践,未来需着力于以下方向:构建全国性监管大平台,强力打破部门与地域数据藩篱,实现涉烟信息的高效汇聚、互通与智能分析;推行“教科书式”执法,制定覆盖全环节的精细化执法指引与证据标准,最大限度压缩自由裁量模糊空间;强化科技武装,积极引入 AI 图像识别、区块链存证、物联网追踪等前沿技术,提升监管穿透力与证据效力;深化“监管与服务”融合,对低风险主体更多采用行政指导、合规提示等柔性方式,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卷烟精准执法从理念萌发到实践深化,是一场静水流深的执法革命。它要求执法者摒弃旧有惯性思维,以理性目光审视每一寸市场,以智慧手段剖析每一个疑点。当执法资源如精密手术刀般精准落于关键之处,不仅极大提升了打击非法烟草贸易的效能,更以最小干扰守护了守法经营主体的安宁与活力,最终在秩序维护与发展保障之间构筑起动态平衡的法治支点。
总之,卷烟精准执法如星辰指引航船,其光芒在于它既非对违规者的放纵,亦非对市场的惊扰,而是执法智慧对复杂现实最深刻的洞察与回应。当数据之网与法治之尺精密编织,市场便在无形监管中焕发最大活力——这恰是精准执法为烟草市场描绘的理想图景,也是当前社会现实情况的迫切需要。希望广大卷烟执法人员要提高认知,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执法水平,为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推动烟草行业健康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