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卷烟零售户开始应用AI工具提升经营效率、优化库存管理和改善客户服务。然而,这把科技利剑的另一面则是不法分子也开始巧妙利用AI技术实施针对性骗局,给零售户带来新的安全隐患。这些AI骗局手段隐蔽、迷惑性强,已造成多起财产损失案例。今天就来盘点一下这些针对卷烟零售户的AI骗局,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AI换脸冒充身份诈骗
1. 冒充公职人员或烟草公司人员
诈骗者利用AI换脸技术在视频通话中伪装成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或企业领导,以“检查证件”、“紧急订货”或“政策调整”为由,要求零售户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内蒙古包头市曾发生诈骗者通过换脸视频冒充好友骗取430万元的案例,这类手法同样被用于针对零售户的诈骗活动。
2. 伪造执法检查场景
诈骗者利用AI生成逼真的虚假证件(如假烟草上岗证)和视频材料,冒充执法人员以“查处假烟”为名,骗取零售户的高档卷烟或现金。这类传统骗局结合AI技术后,欺骗性大大提高,更难辨别真伪。
二、AI声音合成电话诈骗
1. 克隆熟人声音诱导转账
诈骗者收集并分析烟草公司业务员、老客户或亲属的声音样本,利用AI合成技术拨打电话,以“紧急订货垫付”、“货款变更账户”等理由要求零售户转账。西班牙曾有公司被诈骗者利用伪造的知名人士声音骗取定金,类似手法现已针对卷烟零售户展开。
2. 虚假促销或政策通知
通过AI合成的语音电话,诈骗者谎称提供“低价紧俏烟配额”、“政策补贴”等诱人条件,诱导零售户预付货款或提供账户信息,待零售户付款后便消失无踪。
三、AI伪造文件与信息误导
1. 生成虚假政策文件或订单
诈骗者利用AI技术编造逼真的烟草局公告、订货单或罚款通知,通过伪造公章、签名等手段发送给零售户,要求缴纳费用或调整经营方式。甘肃平凉市曾发生诈骗者利用ChatGPT编造假新闻牟利的案例,这种技术同样被用于定向欺诈卷烟零售户。
2. 伪造付款凭证与交易记录
AI技术能生成几乎无法辨别真伪的虚假转账截图、电子回单等,结合传统的"假扫码支付"骗局,使零售户误以为货款已到账而交付货物,实则分文未收。
四、假冒AI工具窃取信息骗局
1.虚假AI经营助手
诈骗者推广所谓的“卷烟零售AI管理系统”、“智能订货助手”等应用,承诺能提供销售预测、自动订货等功能。零售户下载安装后,这些木马程序会在后台窃取店铺经营数据、银行账户信息甚至远程控制手机,进而实施盗刷或转账诈骗。
2. 假冒AI培训与服务
以提供“AI营销培训”、“智能客户管理”等服务为名,诱导零售户缴纳会员费或服务费,不仅骗取费用,还在“系统对接”过程中套取店铺经营数据和账户信息,为后续精准诈骗做准备。
五、防范措施与应对策略
1. 强化身份核验
对于视频、电话中自称“熟人”或“公职人员”的联系人,应通过多种途径(如官方电话回拨、线下拜访)确认其真实身份。在视频通话中,可要求对方做特定动作(如转头、眨眼)以验证真实性。
2. 保护个人信息与交易数据
避免在社交平台泄露经营信息,定期更新账户密码,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等正规防诈软件,及时接收预警信息。
3.谨慎下载安装应用程序
仅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应用,安装前查看开发者资质、用户评价和隐私政策。对要求过度权限(如读取短信、通讯录、控制支付等)的应用保持警惕,拒绝安装来源不明的软件。
4. 严格遵循交易流程
坚持“货到交款”的原则,对于“滞后到账”、“预付款”等异常要求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在大额交易中更应谨慎。
5. 关注官方反诈培训
积极参与烟草局组织的防诈宣传活动和培训课程,及时了解新型骗术动态和防范技巧,提高辨别能力。
AI技术为卷烟零售行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传统骗局更具隐蔽性和针对性。零售户需结合技术防范与经验判断,做到“眼见不一定为实”,遇到可疑情况时应立即联系当地烟草专卖局或报警,避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只有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才能在享受AI技术便利的同时,确保自身财产安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