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创六强”发展战略布局中,品牌影响力与创新引领力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近日,“黄山”(徽商3mg)成功上市,完善了品牌布局。
为了保证新品上市,从8月4日起的20天时间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物资保供“攻坚战”在安徽中烟打响。面对新产品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在符合程序规范的前提下,物资采购部完成了所有辅材供应,确保新品生产“不断粮”。
运筹帷幄,吹响保供“冲锋号”
8月4日,安徽中烟新产品生产协调会召开后,物资采购部第一时间召开内部专题会议,倒排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分工,确定“材料供应、商务程序同步推进”的工作要求。
会议要求提高站位,将新产品保供置于最优先级别,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完成供应。次日,双线作战同步展开。对外,部门采购业务员向相关材料供方发出通知,要求按照首批生产计划做好辅材供应准备,确保在首批次生产前保质保量完成材料交付;对内,部门综合管理员与产销研等多部门紧密协同,确定烟标、嘴棒、接装纸、铝箔纸、框架纸及烟箱等材料的标准及标样。
经过多方协同,8月5日,安徽中烟确认了所有技术标准、标样,供方依据标准提供了核价申请表,为后续采购流程扫清了第一道障碍。
分秒必争,打好核价“闪电战”
新产品新材料的采购坚持“三到位”,即技术标准到位、采购价格到位、采购合同到位。在确认技术标准后,8月6日,物资采购部启动采购核价工作,第一时间传递技术标准,并要求新材料供方于12小时内完成产品报价。
采购价格确认阶段如同一场“闪电战”,时间刻度在这里被精细切割,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无缝衔接。8月8日,在接收技术部门的核价申请与材料供方的报价表后,物资采购部牵头组织财务、审计、规范及技术中心等多部门联合审议,商议审定材料采购控制价格,通知材料供方进行价格确认。各部门代表从专业角度出发,对每一项材料价格进行严格审核,讨论热烈而高效。
经过一天紧张的审议,采购控制价格最终确定,并及时获得供方确认,确保了“阳光采购、集体决策与成本控制”。
高效合规,跑出立项“加速度”
采购价格落定后,就进入采购立项审批阶段。
8月11日,物资采购部依据核价结果和销售预测,编制完成采购方案。经财务、审计等多部门审核,于8月12日进入系统立项阶段。相关部门依据程序要求开启线上并联审批流程,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次对规范底线的坚守。物资采购部派专人实时跟踪审批进度,及时解答各部门疑问,确保流程顺畅进行。
在各部门通力协作下,原本需要一周的审批流程,仅用3天就全部完成,实现了规范与效率的完美统一。
落笔为契,签订供应“军令状”
8月15日,进入合同签订阶段。物资采购部依据审定的采购方案,开始与各供方签订合同。每一份合同的编辑、修改、定稿都凝聚着采购人员的汗水,每一页纸上的盖章签字,都是一份沉甸甸的“军令状”。特别是在与新合作伙伴的履约合同签订中,针对新产品波动性大的特点,明确了敏捷生产组织、柔性批次供应、按时按需交货等关键要素,确保关键物资采购及时到位。与此同时,与全资公司的合同对接也非常高效,双方基于主业的发展战略与共同的利益目标,合同签订工作如期完成。
最终冲刺,保障物料“准时达”
8月19日,物资采购部在完成全部商务工作的基础上,着手在MES、ERP及物资网等各系统内维护新物料编码与价格,正式编制并下达采购订单。此时,采购人员的角色转变为“调度员”,开始紧密跟踪各供方的生产及发货状态。
对于重点难点物资,物资采购部指定专人每日跟踪生产进度,协调解决技术质量难题;对于烟标供应,积极与供应商保持沟通,确保印刷质量和交货时间。同时,与材料企业建立日报机制,实时掌握各类辅材的生产情况。
8月20日起,首批框架纸到货、接装纸通过质检、铝箔纸入库完成、烟箱全部质检入库。
8月23日,随着最后一批滤棒到厂质检合格,所有生产物料全部到位,为新产品顺利投产铺平了最后一段路。
从8月4日到8月23日,回顾这段保供征程,物资采购部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不仅仅是一次采购任务,更是一次对团队协作、专业能力和应急水平的全面检验,从中看到了物资采购人员专业、担当的精神,看到了计划、技术、财务、审计等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团队力量,更看到了安徽中烟供应链组织、协同和执行力的高效,这将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物资采购部采购员(右一)在烟用滤棒供方实地查看嘴棒生产情况。
物资采购部采购员(中)在烟标供方实地查看产品备料情况。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