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在哪儿卖得最差?“比比皆是”背后的秘密
“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语,近些年来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但要说到烟在哪儿卖得最差,恐怕很多人一时半会想不出个所以然。毕竟,无论走到哪个城市,便利店、超市里总少不了香烟的身影。然而,如果真的要寻找香烟销量最低的地方,“比比皆是”可能才是最真实的答案。
这里的“比比皆是”,指的并非单一的地理位置,而是一种社会氛围,一种健康意识日渐增强的趋势,以及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有力推动。与其说是某个地方“不卖烟”,不如说是越来越多的地方“不想卖烟”、“不能卖烟”。
观念转变:健康至上成共识
过去的观念里,吸烟似乎是一种社交手段,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但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吸烟与肺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曾经的“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如今变成了“为了健康,戒掉烟瘾是关键”。
“以前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总要带两条烟,觉得是体面。现在不一样了,送健康礼品更受欢迎。”在北京工作的王明(化名)告诉记者,“周围的朋友圈子里,主动戒烟的人越来越多,聚会时也尽量选择无烟餐厅。”
这种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了香烟的消费需求。需求降低,销量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政策加码:控烟力度空前
除了个人观念的转变,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更加严格的控烟政策。公共场所禁烟范围不断扩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持续加强,烟草广告受到严格限制……一系列措施,都在压缩香烟的生存空间。
“现在想找个能随意抽烟的地方真不容易。”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型超市的李强(化名)坦言,“以前店里香烟销量不错,但近些年来明显感觉卖得少了。一方面是顾客需求减少,另一方面也是怕违反相关规定,被罚款得不偿失。”
政策的加码,让香烟销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新业态冲击:替代品崛起
除了传统香烟,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等新型烟草制品也开始逐渐进入市场。虽然这些产品同样存在健康风险,但在一些烟民眼中,它们是“更健康”的选择,或者至少是“更容易接受”的过渡产品。
“我之前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两包。后来试了电子烟,慢慢地就把烟戒掉了。”在深圳创业的张丽(化名)说,“虽然电子烟也不能完全算健康,但至少没有传统香烟那么大的尼古丁含量和焦油。”
新型烟草制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传统香烟的市场份额,加速了香烟销量的下滑。
“比比皆是”的背后:更健康的未来
所以,烟在哪儿卖得最差?答案不是某个具体的城市,也不是某个特定的商店,而是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氛围,是不断加码的控烟政策,是新兴替代品的崛起。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比比皆是”的香烟销量低迷现象。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烟草行业仍然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彻底消除香烟影响还需要漫长的过程。但“比比皆是”的现象,也预示着一个更健康的未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吸烟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控烟措施也将更加有力。
或许有一天,香烟真的会成为一种罕见的存在,被人们封存在记忆深处,提醒着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激励着我们朝着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前进。而那一天,或许离我们并不遥远。
【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