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烟批发“先公后私”模式引关注,全国货到付款服务悄然兴起
近日,免税烟市场出现一种新型的“先公后私”批发模式,并以全国货到付款的形式迅速蔓延,引起了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这种模式的出现,无疑为免税烟的流通渠道带来了一丝新的变数。
所谓的“先公后私”,指的是部分批发商利用某些灰色地带,先以“公务用途”的名义申请免税烟的批发资质,随后将部分或大部分免税烟转为私人销售,从中牟利。这种行为无疑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给监管带来了挑战。
“王先生”,一位在烟草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销商向我们透露,这种“先公后私”的模式并非新鲜事,近些年来一直存在,只是随着电商和物流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免税烟需求的不断增长,这种模式变得更加隐蔽和猖獗。他表示:“以前大家都是靠熟人介绍,小范围流通,现在好了,直接网上就能联系到,还能货到付款,方便是方便了,但是也更容易滋生问题。”
全国货到付款服务的出现,无疑为这种“先公后私”的模式提供了便利。消费者无需预先支付货款,收货后再付款,降低了购物风险,也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然而,这种便捷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一方面,消费者很难辨别免税烟的真伪。由于缺乏正规的监管渠道,一些不法商家会以次充好,甚至销售假冒伪劣的免税烟,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李女士”就曾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她在网上购买了一批所谓的“免税中华”,结果发现烟丝质量粗糙,口感也与正品相差甚远。“一开始我也没多想,觉得便宜就买了,结果抽了几根就觉得不对劲,后来找懂行的人一看,才知道是假的。”李女士气愤地说道。
另一方面,“先公后私”的模式也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免税烟本身是为了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而设立的,如果大量流入市场,势必会影响正规烟草的销售,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
针对这种现象,有关部门也在近些年来加大了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免税烟的行为。然而,“先公后私”的模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监管难度较大。专家建议,除了加强监管之外,还应该从源头上堵住漏洞,完善免税烟的审批和管理制度,防止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警惕,不要贪图便宜,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免税烟。如果发现有非法销售免税烟的行为,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赵律师”表示,非法销售免税烟的行为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甚至构成犯罪。他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要参与非法交易,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种“先公后私”的免税烟批发模式,以及全国货到付款的便捷服务,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风险。如何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将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而这场关于免税烟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来源:中央电视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