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方烟草报接连发布了《查获22万支,案值超7600万元!江苏铁腕斩断雪茄非法链条!》、《聚合力出重拳,广西防城港、福建莆田海上涉烟打假打私取得新成效》两篇文章。
其中,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共查获走私雪茄烟12.2万支、假冒雪茄烟9.92万支,总案值高达7642万元,同比增长459%。广西防城港击海上走私专项行动,查处假私烟案件33起,查获实物2216万支,案值近2500万元。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破获一起海上走私卷烟案,现场查获非法卷烟2237万支,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案值超2000万元。
这一系列精准打击手段有效遏制了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展现出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秩序的坚定决心,这也净化了市场环境,捍卫了国家税收和消费者权益。
然,打假打私的成绩单背后,折射出的是行业深层的结构性挑战。
行业内部今年正遭遇多年来未有的压力。社会库存居高不下,反映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高端卷烟价格持续“倒挂”,市场成交价低于批发价,甚至低于出厂价,这不仅是价格体系的紊乱,更是品牌价值与市场信任的双重危机。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二级市场”的隐性流通规模正在扩大,一些零售户为了回流资金、减少库存压力,不得不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货源调剂,这进一步扰乱了市场秩序。
零售户作为烟草产业链的终端,其生存状态堪称行业晴雨表。如今,不少零售户面临销量下滑、利润锐减、资金周转困难等多重挑战。高端烟滞销,中低端烟竞争激烈,电子烟等新型产品也在不断挤压传统卷烟市场。在部分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区域,一些零售户甚至依靠非烟商品维持生计。他们既是烟草系统的毛细血管,也是当前行业矛盾最为集中的体现。
假烟与走私烟的存在,无疑加剧了正规零售户的经营困难。非法烟草产品凭借价格优势抢占市场,而正规零售户既无法在价格上与黑灰产竞争,又必须承受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之苦。
面对走私“高希霸”“蒙特克里斯托”等网红雪茄和进口卷烟的泛滥,正在侵蚀高端市场的利润空间,也使得零售户原本赖以生存的结构性优势逐渐瓦解。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光靠打击违法犯罪还远远不够。我们在赞扬跨部门联合执法、大数据精准缉私等机制创新的同时,也应思考如何从源头上改善烟草行业的生态。是否应进一步优化产销计划,减少无效供给?是否需重构价格管理体系,重塑品牌与市场之间的信任?又该如何为零售户提供更有效的经营支持,帮助其转型应对市场新常态?
烟草行业不仅关乎财政收入,更关乎数百万零售户的生计与社会的稳定。打假打私是维护生态,而能否从供应链、需求侧和零售生态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才是行业扭转态势的关键。
在高压打击与市场疏导之间、在结构优化与终端扶持之间,需要行业更多智慧与勇气。唯有如此,才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真正实现烟草市场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