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东风东街的旭丽商店准时开门营业,37岁的店主谭旭丽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从给母亲打下手到2017年正式接手店铺,谭旭丽的成长轨迹与这家老店紧密相连。如今,在她的带领下,老店完成了从传统食杂店到现代零售终端的华丽转型。谭旭丽也凭借独特的商业智慧,成为“店二代”传承创新的典型代表。
1994年,谭旭丽6岁。母亲潘淑萍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开了一家杂货店。她为店铺取名“旭丽商店”,饱含着对女儿满满的爱。在谭旭丽的印象里,店铺不大却很整洁。
每天放学后,谭旭丽就会来到店里,在角落的小桌子上写作业。写完作业,她便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记得母亲总是天不亮就去烟草公司的批发部进货。遇上下雨天,母亲会把雨衣盖在烟箱上,自己却淋得像落汤鸡。
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核对账目的身影,深深印在谭旭丽的脑海里。“母亲常常算到深夜,眉头紧锁,有时会因为一笔账对不上焦急不已。她总说开店赚的是辛苦钱,一分一厘都浸着汗水。”这些画面让谭旭丽从小就明白,经营一家店并非易事,她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让母亲轻松一些。
耳濡目染下,谭旭丽对经营店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会观察顾客的喜好,留意哪些商品卖得快,偶尔还会给母亲提一些小建议。
2017年,谭旭丽正式接手旭丽商店。那时,店铺所在区域已经成为潍坊的商业中心,高楼林立、人来人往。谭旭丽深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打破传统经营模式。
聚焦核心品类、优化商品结构,是谭旭丽迈出的第一步。母亲经营时,商品多且杂,利润微薄。谭旭丽敏锐地察觉到,顾客的需求不断变化。她果断决定精减商品,聚焦烟酒茶核心品类。“这些品类不仅符合周边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利润相对较高,也更容易做出特色。”谭旭丽解释道。她下架了店内滞销的食杂类商品,腾出空间设立了烟酒陈列区和茶类展示区,让店铺的定位更加清晰。
拥抱数字技术、提升管理效率,是谭旭丽的另一重要举措。母亲手工记账的繁琐和低效,谭旭丽看在眼里。接手店铺后,她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安装了智能终端系统。“现在每笔交易都扫码录入,库存多少、销量多少、利润多少,哪些商品畅销、哪些需要补货,都一目了然。”谭旭丽说。遇到临期商品,系统会自动提醒,她就及时开展促销活动,大大降低了损耗。数字化管理让店铺经营效率提高了不少,也让谭旭丽从繁琐的记账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思考经营策略。
附近便利的交通和繁荣的商圈,为店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谭旭丽利用短视频平台宣传店铺,将商品与潍坊风筝、年画等结合起来,推出特色礼盒,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关注。她还为周边写字楼里的白领们提供配送服务。“我们不仅要卖商品,更要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谭旭丽说。如今,旭丽商店焕发新生机,客源不断扩大,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谭旭丽在店里打造了泡茶体验区、商务洽谈角,为商务人士洽谈交流提供好去处。店里每周六下午会举办茶艺活动,吸引了大批爱好者。“有位顾客参加了我们的茶艺活动,成了店里的常客,还介绍了很多朋友来店里买茶。”谭旭丽笑着说。
从30平方米的小店扩展到 150平方米的综合体验店,旭丽商店成了不少顾客眼中的网红打卡地。谭旭丽推出了一系列特色礼盒,让更多人通过店铺认识潍坊、了解潍坊。“我希望我的店不仅是一个销售场所,更是传播地方文化的窗口。”谭旭丽说。
如今,潘淑萍偶尔还会到店里帮忙,看着女儿把店铺经营得有声有色,她很欣慰。谭旭丽用青春与智慧,让一家老店铺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前行,为“店二代”树立了典范。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