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中支」、「双中支」开始,中华对于色彩的应用愈发成熟和自信。
最近看到中华(细支6mg)的爆照,又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比于「双中支」、「细支」只有侧面镶金边,包括局部点缀更进一步「金中支」、「金细支」正面金色、背面金色的一半红、一半金,其主题和重心都意在以金色衬托红色的庄重相比,中华(细支6mg)则完全一「金」到底,整体设以金色为主,反而Logo中的汉字中华和英文CHUNGHWA以红色画龙点睛,熟悉的元素在打散重组中带来了新鲜感。
从点缀到点睛,从「中华红」到「中华金」。一方面,金色和红色很搭,红色与金色的搭配在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两者组合产生了高贵、奢华的视觉效果,具有视觉冲击力强、彰显高级感和适用场景广泛的优势;另一方面,相比于红色本身,金色的加入极大地提升了视觉的高级感、冲击力,从「金中支」、「双中支」到「金细支」、「细支」,红配金赋予了这几款产品美感、质感的全面提升。
如果说「中华红」从色彩的角度塑造了中华品牌的权威性、唯一性,随着金色的创新应用,金系列的成长壮大——包括「金中支」、「金细支」、「金短支」的产品命名,对「金」的定义和解释——特别是「细支 6mg」 的亮相上场,「中华金」有望成为又一个专属于中华品牌的色彩符号、价值标签,这对于提升中华品牌的鲜活感、感染力都大有进益。
中华的勇气和智慧,再一次实证了色彩之于设计、对于品牌的重要意义。
色彩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情感,并能根据使用方式极大地增加表达的深度与说服力。营销学有一个著名的7秒定律,是指消费者在7秒内决定是否对商品产生购买意愿,其中色彩因素占比达67%。以此为理论基础,上个世纪80年代产生了流行至今的「色彩营销」,提出以恰当的色彩使商品高度情感化,并借此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实现「人心—色彩—商品」的统一,将商品的想法传达给消费者,进而提高营销效率并降低营销成本。
「雀巢咖啡」曾经做过类似的专门的试验,把同样的咖啡分装在绿色、红色和白色的杯子中,让消费者进行品尝,结果得到的结果是:大多数消费者都认为红色杯中的味道最棒,而绿色杯中的感觉偏酸,白色杯中则感觉偏淡。于是,「雀巢咖啡」因此选择红色作为包装设计主要色调,并推出了经典的受到众多消费者广泛欢迎的「雀巢咖啡」红色马克杯。
对于品牌而言,色彩至少在几个方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一是建立直接沟通。7秒定律的本质,就是心理学的第一印象。一个品牌、一款产品,色彩、色调从根本上决定了其风格调性,也影响到消费者的直观感受。和消费者讲再多技术、再多优势,可能都不及视觉上的观感来得直接而强烈。比如说,各式各样的可乐,沿用红色包装的,大体都没有出彩冒头的,百事可乐对抗可口可乐的策略,除了用「年轻一代的选择」来加以区分,蓝色成为百事可乐面对可口可乐绝不妥协的态度。
二是形成有效区隔。色彩是不同品牌、不同风格甚至不同用途的最好区分办法,「奥迪」之前主打公务用车,所以一直以黑色为主,后来拓展私人市场,首先就从颜色动手,五颜六色的「奥迪」立马就鲜活起来、个性多了。原来是豪华品牌引领色彩潮流,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和BBA往往首开先河,现在则到了新势力的上场,代表了新的潮流风向,以小米为例,SU7的璀璨洋红、霞光紫,YU7的宝石绿、流金粉都为品牌加分不少,吸引到不少你爱情消费群体。
三是打造深刻记忆。相比于那些寄托了品牌大量思考和想法的产品概念、命名方式和设计细节,消费者理解起来、接受起来其实并不容易,再好的故事如果让人看不明白、记不清楚大概就很麻烦,也失去了更多意义。如果用色彩的思路——看得见、记得住、讲得出——就很好解决问题,体现出化繁为简的技术和效果,就像前面举到的例子,消费者或许分不出红杯、绿杯、白杯的咖啡差异,但不会看走眼红色的「雀巢咖啡」。
现成的同行榜样,首推万宝路。万宝路可以说是把色彩用得最好的烟草品牌没有之一,包括符号化的设计语言和风格标签,不仅红、白二色的色彩组合早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不管走到任何地方,讲着任何语言,喜欢任何风格,都可以用颜色这一无国界、无差别的方式一击而中,新风格、新设计也不会因为地域、文化、习俗的差异而产生不可控的认知偏差,红万、绿万、白万成为了最直截了当的产品认知和品牌认同。
用好了,色彩就是最有力的武器。
一方面,要建立色彩应用的系统性、科学性。蒂芙尼蓝,爱马仕橙,LV棕,TOM FORD黑金……这些专属品牌色当然让人艳羡,但在广泛认知的背后,不是撞大运式的,更不是随波逐流而来,其中既有色彩应用本身的专业性,也有经年累月的体系化。正如「中华红」的经典,「中华金」的创新求变——经典是创新的定格,创新是经典的传承——要有主见,但不墨守成规,看似矛盾的既要又要,实则蕴含着色彩运用的技术与经验。
另一方面,色彩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透过色彩应用可以发现中式品牌在审美上还有不少提高的空间,设计语言落后,表达方式陈旧,情感表达涩滞,特别是爹味很重与想象出来的年轻化,让年轻人并不care,一不小心就搞成了南橘北枳、南辕北辙,这不止是慎重不慎重、专业不专业的问题,而是3cm钻头和3cm钻洞的区别,品牌不能沉浸在自以为是、自我满足、自我感动当中,消费者最终会有钱包投票。
当然,正如前面讨论到的,在色彩运用的自信之外,从「金中支」、「双中支」到「金细支」、「细支」的成功,归根结底离不开美感、质感的全面提升。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