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湖南省重点产烟县,郴州市嘉禾县多年来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努力探索,2025年烟叶收购季,行廊烟站以智能化、标准化的全新面貌迎接来自周边8个乡镇的烟农朋友。作为湖南省首个集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于一体的大型烟草收购站,行廊烟站通过水冷温控系统、数字化看板、线上预约收购等创新技术,不仅将日均收购效率提升至2000包以上,更让烟农从“排队苦等”变为“省心交售”,成为全国烟叶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水冷系统:为烟叶品质筑牢“恒温防线”
行廊烟站的仓储区内,一套高效的水冷温控系统正悄然运转。该系统借鉴工业领域的高效热交换技术,通过循环水网络与温控传感器联动,将仓储环境温度精准控制在22℃–25℃、湿度稳定在60%–65%的黄金区间。“烟叶娇贵,高温高湿会导致霉变,干燥环境又易碎。现在通过手机就能远程调控温湿度,烟叶色泽和油分保持得更好!”烟站质量主管胡雅杰介绍。
(图为:收购仓库布置了水冷系统)
该系统还创新融合了气象大数据:通过与嘉禾县气象局共建的“智慧粮烟气象服务平台”,实时接入温度、湿度、风速等小气候数据,预判环境变化,动态调整仓储参数。
数字化看板:透明收购背后的“智慧之眼”
走进烟农休息室,一面100吋的数据大屏格外醒目。屏幕上滚动显示着六条收购线的实时画面、当日分级重量、等级分布比例及烟农交售进度。每筐烟叶经初检后,由自动传输带送至定级区,评级员评级过程全程录像同步上传数据至云端看板。
(图为:烟农休息室的实时监控大屏)
“过去卖烟心里没底,现在盯着屏幕就看清自己的烟到了哪一步!”种烟大户李圣光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感慨。他的4块烟田信息已全部录入“电子地图APP”,每块田的烟叶来源、分级结果、称重记录均可追溯。这种“一刷二拍一自动”模式(刷身份证、过程拍摄、定级拍照、自动称重)让收购全程阳光透明,收购争议率下降90%。
线上预约:从“人找车”到“数据跑腿”
“上午9点交烟,8点50到站就行!”烟农雷四仔展示手机上的“湖南烟草预约”APP:选择时段与数量,系统自动分配交售窗口,实现从种植申请到交售预约的全程数字化。
(图为:烟农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交烟、查询交售结果)
预约系统还与专业化分级队伍联动。烟农下单后,服务队按需上门协助剔除青杂烟叶,确保“好烟先交”。目前日均调度运输车辆40台次,烟农平均等待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30分钟,人力成本降低50%。
自动打包+伸缩装车:机械赋能减负增收
(图为:高效省力的自动打包机)
在打包区,6台自动化打包机高效运转。机械臂将分级后的烟叶压实捆扎,成包效率达每分钟1.5包,较人工提升2倍。成包烟叶经伸缩式装车机无缝对接运输车辆。“以前扛包上车,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现在按个按钮,传送带直接伸进货车厢!”装卸工王师傅笑道。这套设备降低劳动强度70%,并减少烟叶搬运损耗。
六线协同:集中收购激活规模效应
(图为:评级员动态监测收购情况)
行廊烟站依托“一基地、两平台、一中心”的智慧架构,将周边8个乡镇的烟叶集中收购。六条流水线采用“工段式分级”模式:解捆铺叶→挑拣青杂→分组定级→智能称重→自动打包→伸缩装车每条线日均处理烟叶300担,全站年收购量达8.2万担,惠及1.1万产业人员。通过“智慧烟站数字看板”,管理人员可动态监测各线进度,自动预警产能瓶颈,实现资源灵活调配。
科技兴烟:小烟叶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数字化转型让烟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升级形成闭环!”嘉禾县烟草专卖局负责人欧阳诚军算了一笔账:2025年烟站投用后,预计烟叶总产值将突破2.5亿元,户均收入增至18万元,上缴税收超5000万元。在气象服务、智能仓储、数字管理的多重加持下,烟叶霉损率控制在1.2%以下,上等烟比例提高至80%以上。
如今的行廊烟站,既是生产中心,也是技术培训基地。烟农休息室内,大屏一侧滚动播放着“烟技学堂”短视频课程,涵盖病虫害防治、气象防灾等知识。从“靠天吃饭”到“看数种烟”,科技正为郴州“福城金叶”这块金字招牌注入蓬勃生机,乡村振兴的画卷也将在每一筐飘香金叶中,绘就更厚重的幸福底色。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