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斜照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怀远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乾何隆经营部门楣上的铜铃随着微风轻响。店主邓新环正麻利地将刚到的手工艺品摆进陈列架,并熟练地打开云POS系统查看商品销售情况。这个如今游客络绎不绝的特色店铺,一年前还是古镇角落里一间鲜有人问津的昏暗小卖部。
破局:从“转身难”到“敞亮店”
“那会儿店里就20平米,货架东倒西歪,堆到天花板,顾客进来得侧着身子走,收银全靠手写记账。”邓新环指着墙角的老照片,画面里的小卖部墙面斑驳,烟酒与日用品杂乱堆砌,唯一的灯泡蒙着厚厚的灰尘。她守着这间20平米的杂货铺,每月营收刚够维持生计,“游客来了嫌暗嫌乱,最多买瓶水就走,哪敢指望多做生意。”
转机出现在2024年初夏。宜州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下简称宜州烟草)开展“旅游终端提质行动”,客户经理吴杨欢走访古镇时注意到了这家藏在深巷里的小店。“邓姐,古镇游客越来越多,咱这店得改改了。”吴杨欢拿着古镇规划图,和邓新环算起“转型账”:“把店铺改得亮堂些,生意肯定不一样。”
起初邓新环犯嘀咕:“装修要花钱,改了没人来咋办?”吴杨欢给她看旅游终端改造前后的对比照,又请来设计师免费出改造方案。“吴经理忙前忙后,连货架高度都帮我算好了,说方便游客拿取。”邓新环终于下了决心。
图为宜州烟草组织志愿者帮忙旅游终端户整理货物。覃业军 摄
按照“一店一特色”原则,邓新环在吴杨欢的指导下,结合怀远古镇“千年商埠”文化,设计出“青砖黛瓦+木质花窗”的外观,与古镇风貌浑然一体。店内拆除了挤占空间的杂物间,划分出三大功能区:左边是烟酒专区,中间设特产展区,右边还辟出民族服饰体验角,让这个从传统的小卖部摇身变成靓丽的特色店。
升级:从“杂货堆”到“体验站”
2024年中秋节前,改造后的乾何隆经营部正式营业。推门而入,中间的“怀远记忆”特产展区,怀远八宝饭、白月饼等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被装进竹编礼盒,一边的试穿镜前,几位游客正比划着靛蓝染制的民族服饰。
“以前进货很随意,现在点系统开库存管理,就能知道哪款商品卖得好。”邓新环点开POS系统里的商品管理功能,“前几天发现有款手工艺品销量涨了,马上联系厂家加货,比以前的凭感觉进货靠谱多了。”
图为宜州烟草志愿者指导旅游终端户操作云POS系统。潘英 摄
“游客买得放心,复购率比以前高多了。”为丰富商品种类,邓新环与农业合作社对接,建立“农户直供+店铺直销”模式,仅2024年就新增怀远风炉、壮族织锦等12种特色商品。
针对景区游客需求,店铺还拓展出多项便民服务,免费提供古镇导览图、设置手机充电站、开通快递寄送服务。“上个月有个上海游客买了很多特产,我们帮他寄快递,后来他又在线上订了2箱送给朋友。”邓新环翻着订单记录,脸上满是笑意,“现在线上订单能占两成,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蝶变:从“糊口店”到“致富站”
“改造前每月营收最多8000元,现在旺季单月能破2万。”邓新环算起增收账:特色商品毛利比普通杂货高30%,云POS系统减少了近15%的库存损耗,加上旅游旺季的人流加持,2024年纯收入较前年增加不少。旅游旺季时,她还雇了两名村民帮忙看店,带动周边乡亲一起增收。
图为旅游终端户展示店里特色商品。潘棉纯 摄
在乾何隆经营部的示范带动下,怀远古镇已有3家零售店铺加入改造计划。宜州烟草组建的“旅游终端服务专班”,为每家店量身定制升级方案,从装修设计到系统培训全程跟踪指导。据统计,这些改造后的店铺平均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成为激活乡村旅游经济的“毛细血管”。
如今的乾何隆经营部,不仅是游客的“打卡点”,更成了古镇的“活名片”。暮色渐浓,乾何隆经营部的灯笼次第亮起,邓新环望着石板路上行走的游人,心里盘算着再添个快递代收点。“多亏烟草部门拉了一把,小店才真正活出了滋味。”她说,未来还要学着开直播,把怀远特产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