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北省利川烟区,一望无际的烟田宛如绿色的海洋,整齐排列的育苗大棚、现代化的烤房群,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画卷。近年来,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整合资源、创新服务,让烟农从传统种植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减工增效”的目标。
育苗专业服务。
“以前种烟是体力活,10亩地都忙得够呛,现在有了烟农专业合作社,140亩也不在话下。”8月20日,南坪乡烟农董明旺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种变化得益于利川市局自2012年起推动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3个专业合作社、5支专业服务队,覆盖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关键环节,让烟农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全程托管”,享受“一条龙服务”,让种烟变得轻松又高效。
育苗是烟叶生产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收成的关键。过去,烟农自育苗费时费力,质量参差不齐。如今,合作社统一提供优质烟苗,烟农只需按需购买。汪营镇烟农李树林算了一笔账:“82亩烟田的苗只花7300元,不仅省钱,苗子还壮实。”目前,利川已建成4个育苗工场、40个育苗基地,钢架大棚和中棚超过500座,完全满足全市需求,烟农再也不用为育苗发愁。
机械化作业的普及更是让烟农尝到了“科技种烟”的甜头。“一台起垄机能顶10个劳力,110亩地轻松搞定!”凉雾烟农孙锐笑着说。
机耕专业服务。
柏杨烟农专业合作社社长滕钊介绍,合作社统一调配拖拉机、旋耕机等设备,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解决了分散地块机械作业难的问题。植保环节,生物药防治和无人机综合防治让病虫害防治更加精准高效。目前,利川烟区农机保有量近2000台,机械化覆盖率已达100%,烟农种烟真正实现了“省心省力”。
烘烤曾是烟农最头疼的环节。传统烤房需要昼夜添煤,辛苦不说,温度控制全靠经验,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烟叶品质。如今,生物质颗粒烤房和电能烤房的推广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设定好参数就能自动烘烤,再也不用守着烤房熬夜了。”文斗镇烟农刘凯成对此赞不绝口。近年来,利川累计新建和改造现代化烤房近1400座,烟农只需承担少量费用,就能享受智能化烘烤的便利。
分级专业服务。
专业化服务不仅让烟农受益,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汪营镇的王碧加入分级服务队后,每天收入超过120元,还能兼顾家庭,“在家门口赚钱,还能照顾孙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像她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据统计,每年烟叶收购季,合作社分级服务可提供2万人次临时岗位,人均增收约0.8万元,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减工增效”目标,优化服务体系,推动烟叶生产向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让更多烟农享受到现代农业的红利,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烟农专业合作社正书写着“轻松种烟、快乐致富”的新篇章。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