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烟回收“鸡犬不宁”:背后的利益链条与社区困扰
近日,有关免税烟回收引发的争议在各地持续发酵,“鸡犬不宁”四个字,精准地描绘了部分社区居民的感受。原本为了方便旅客购买的免税烟,为何会成为扰乱社区安宁的源头?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
“一开始只是零星的收烟人,后来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家住某小区的张阿姨(化名)抱怨道。她所居住的小区,由于地理位置靠近机场,成了免税烟回收的“重灾区”。每天,都能看到一些人在小区门口、楼道里徘徊,手里拿着牌子,上面写着“高价回收免税烟”等字样。
这些收烟人,他们往往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免税烟,吸引了不少旅客和居民。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噪音扰民、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他们经常大声喧哗,为了抢生意还互相争吵,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小区居民李先生(化名)说道。更让他担忧的是,这些人来历不明,频繁出入小区,给小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免税烟回收的乱象,并非个例。在全国各地,不少口岸城市、旅游城市都面临着类似的困扰。那么,这些被高价回收的免税烟,最终流向了哪里呢?
业内人士透露,免税烟回收的背后,是一条庞大的利益链条。回收来的免税烟,一部分会被转手倒卖给烟酒店,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另一部分则可能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到一些宴请、送礼等场合。甚至,有些不法分子会将真烟与假烟掺杂,以次充好,牟取暴利。
免税烟之所以能被高价回收,关键在于其价格优势。由于免税政策的存在,免税烟的价格通常低于市场价,这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免税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方便旅客,促进旅游消费。但现在却被一些人利用,成了他们非法牟利的工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税务工作人员表示。
面对免税烟回收乱象,各地政府也并非毫无作为。近些年来,各地海关、烟草专卖局等部门,加大了对免税烟走私、非法经营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一些地方还出台了相关政策,规范免税烟的销售和管理。
然而,由于免税烟回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监管难度较大,打击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有效遏制免税烟回收乱象,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法回收免税烟危害性的认识,引导大家自觉抵制这种行为。
其次,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回收、倒卖免税烟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再次,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海关、烟草专卖局、公安等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密切配合,共同打击非法回收免税烟行为。
最后,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免税烟销售环节的监管,例如,可以推广使用电子烟草专卖许可证,实现对免税烟流向的追踪。
免税烟回收“鸡犬不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区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问题。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斩断这条非法利益链条,还社区一个安宁的环境。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警惕,不为蝇头小利所诱惑,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