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和巩固烟草专卖制度,是国家赋予行业的神圣职责,承载着“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千钧之诺,是行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今年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全局视野谋划超常规举措,全行业聚焦“三个突破”目标要求严厉打击治理各类涉烟违法活动,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战报:全国共办理涉烟行政案件18.6万起,增长35.9%;查处5万元以上假私烟案件10710起,增长160.3%;查获假私烟29.5亿支,增长78.7%;查获烟丝烟叶1.8万吨,增长90.0%。
把握新形势 高位部署坚强有力
7月9日凌晨,珠江口桂山锚地雾气弥漫。广东珠海海警局执法艇雷达屏上,一个光点突然消失——走私分子关闭了船舶AIS系统,在夜色掩护下藏身于众多抛锚船舶之中。待执法艇驶过,光点复现,卸货驳船正从母船侧舷悄然接驳。
这样的“隐身战术”,在我国多个海域频繁上演。当前,海上走私活动高发且相对集中,犯罪分子多利用过境转关或通过伪报品名等方式进行走私。国家局专卖监督管理司通报显示:上半年,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天津、大连、深圳7地共查处海上走私案件3056起,同比增长63.9%,查获走私卷烟11.0亿支,同比增长46.6%。
新变化不止于海域。在河北沧州,乡村集市上出现兜售空管烟、散装烟丝的“前店后厂”;在云南西双版纳,边民互市点出现的一袋袋标着“普洱茶”的麻袋里,塞满了从老挝走私入境的烟丝;在某线上直播间,“手工卷烟达人”正演示使用烟丝填装器,弹幕里跳出“私聊发货”信息……
执法人员加大对农村集贸市场非法销售烟叶、烟丝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净化农村卷烟市场。张金元摄
碎片化场景的背后,是一条条正在重构的黑色产业链。正如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民所指出的,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烟草走私入境方式持续迭变翻新,非法经营烟丝烟叶活动呈现反弹趋势,空管烟违法活动呈现高发蔓延势头,境内制假运输中转仓储分销活动依然活跃,电子烟和新的涉烟监管仍需加强。
形势之变,决定任务之变。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行业在更高层面上推进联合打击烟草制假走私,取得了重大突破。
建强战略支点。加强与有关部委相关司局协作配合,在粤闽等地布局7个打击假烟犯罪战略支撑点,进一步强化假烟溯源能力;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研究加强跨境制假走私犯罪治理、溯源打击技术战法应用、情报线索专项研判打击、大要案件联合督办指导等重点工作。
深化国际协作。扩大打击跨境涉烟违法犯罪“朋友圈”,与欧洲反欺诈办公室深化国际情报交流合作,同步向海警、公安部门通报东南亚走私动态,拓展情报共享深度。
精准督导调度。有效遏制原料出境、成品入境和空管烟违法活动高发态势,联合公安、海关等部门赴广东、广西等地督导打击双向走私和卷烟制假工作,赴安徽、河南等地调研涉烟情报研判中心建设情况,通过督导压紧压实各地打假打私主体责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打私总队队员查获藏匿在红树林的走私船只。刘少伏摄
突破大案要案。联合公安部、海关总署缉私局、中国海警局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打击海上走私犯罪专项行动,统一指挥调度广东、广西海上走私“利剑2025-3”专案集中收网行动,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139人,涉案金额4.2亿元,涉嫌偷逃税款2亿余元。
去年成立的国家局烟草打假打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调度全国烟草打假打私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推动解决考核激励、物品核价、鉴别检验、经费支出等关键性、基础性工作,为全链条打假打私提供了坚强保障。
回望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施行前后,假烟作坊尚在手工卷接,走私主要依靠渔船闯关。30余年间,从传统手工卷接、烟机制假到空管烟蔓延,从实体倒卖到“直播带货”,从境内窝点到跨境链条……每一次涉烟违法形态的异化,都伴随专卖治理手段的升级和体系的拓展。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发布《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通告》;2021年,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依法纳入烟草专卖监管体系……
历史反复验证,专卖制度绝非静态的铜墙铁壁,而是一条流动的法治之河,在与违法形态的博弈中不断奔涌向前。
全国“一盘棋” 攻坚解决突出问题
当一条境外生产的假烟可以在72小时内横跨三省、变换多种运输方式、最终出现在内陆某县城的柜台时,任何“单兵作战”的监管模式都很难再发挥出强大效力。
在今年全国烟草专卖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三江明确提出,要把烟草打假打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巩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合、多方参与、密切协作的烟草打假打私体系,加快构建“打、防、管、治、宣”一体化综合治理格局。
这源于国家局对系统性风险的清醒研判:假私烟链条早已突破地域、部门甚至国境边界,必须以全国“一盘棋”构建治理网络,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对分散在各条线各层级的资源、数据、权限科学统筹调配,攻坚解决突出问题。
2024年11月,在公安部经侦局与国家局专卖监督管理司的统筹指挥下,广东省局联合公安部门,联动河北等四省兄弟单位,对一空管烟犯罪团伙发起跨省收网,最终端掉窝点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3人,查获成品及半成品卷烟纸157.45吨、成品空管烟1200余万支以及制假设备一批,首次斩断非法卷烟纸源头,为全国“一盘棋”提供了新战法。
执法人员查获的空管烟生产设备。曾琼摄
当前,按照国家局部署,各省级局均已成立烟草打假打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属地烟草打假打私工作。他们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积极寻求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高水平协调联动,健全工作协作机制,不断凝聚执法合力。
加强组织领导。广东、湖南协调推动党委政府将打私纳入地方治理重点,新疆、福建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
深化行刑衔接。粤桂皖等八地省级局协同公检法、海关等部门落实部门联合、行刑衔接、考核督促等各项措施,贵州、山西、新疆三地省级局与邮政、海关缉私、公安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开展打击空管烟违法犯罪工作交流会。
攻坚实战突破。广东省公安厅出台打击制售假烟犯罪“九个必须”要求,云南依托澜沧江—湄公河(六国)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省公安厅国际合作总队筑牢打击边境涉烟违法犯罪防线,广西“净海清湾”专项行动、福建市场清理整治“百日行动”等专项治理靶向发力、直击要害。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离不开责任担当。国家局加强全国专卖监管战线统筹调度,明确考核激励导向,修订完善“4+X”考核方案,制定2025年打击烟草非法贸易重点工作举措,建立“四报三函”和多级指挥调度机制,建立健全情报线索流转、跨省办案报备和大案快报等制度,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这种“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穿透力,正在行业各层级日益发挥作用,不断巩固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链条。
着眼全链条 提升打击治理效能
铲除烟草制假的土壤和条件,重在实现生产、仓储、运输、分销等全链条封堵拦截,提升打击治理效能,坚决斩断制假原辅料供应链条。
面对涉烟违法犯罪新平台、新渠道、新产品,国家局继续加强和相关部委沟通联系,健全制度机制,部署新一轮全链条打击涉烟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闻令而动,落实见真章。行业专卖监管条线坚持把“打团伙、破网络、抓主犯、断链条”作为突出重点,持续开展打击海上走私、非法经营烟叶烟丝、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打击治理效能——
加强数据赋能,依托全国统一专卖监管平台和各地涉烟情报研判平台,深化涉烟刑事案件数据库、行业重点岗位离职人员信息库应用,加强数据研判和情报产品输出,为案件精准打击提供支撑。
执法人员查获的非法电子烟生产窝点。江苏南京六合区局供图
严控资源要素,深化全环节全对象全品类监管,紧盯烟叶种植收购、烟草专卖品出口、废弃和罚没烟草专卖品处置等关键环节,织密扎牢内部监管网。
守牢前沿阵地,加强边境地区物防、技防建设,强化对海域船舶和转运货车实时监控分析,提高边防边检设备水平,增强态势感知和智能预警能力。
同时,全行业持续提升电子烟和新的涉烟监管效能,组织开展打击制售调味电子烟和出口回流电子烟专项工作,联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上头电子烟专项整治,深化电子烟企业源头监管,严厉打击物流寄递涉烟违法活动。
全链条治理绝非环节叠加,而是让每一道防线都长出钢牙铁齿。在这场没有终点的较量中,行业正以专业化为矛、法治化为盾,进一步筑牢捍卫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坚固长城。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