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杜绝人情烟、关系烟,为烟农增收、烤烟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这是湖南省宜章县烟草向烟农作出的庄重承诺。如今,坚决杜绝“人情烟”,已成为烟草行业向烟农传递出的一个强烈而积极的信号,关乎公平正义、产业兴衰与烟农福祉。
金叶飘香时节,烟农们满怀期待地将一年的辛劳成果送入收购站,盼望着能凭借辛勤耕耘换来应有的回报。然而,在烟叶收购的秤杆两端,曾有一种名为“人情烟”的潜规则如阴霾般笼罩着这片金色田野。当关系亲疏取代烟叶品质,当人情往来扭曲评级标准,不仅损害了烟农的切身利益,更动摇了整个烟叶产业的根基。
“人情烟”的本质是对公平的践踏。在烟叶收购过程中,工作人员因人情关系或利益输送,给予特定烟农超出烟叶实际价值的等级认定。这种现象导致价格扭曲,同一片烟田的烟叶,有人凭条子能多卖钱,而老实本分的烟农却只能忍痛低价出售。这种不公平,让诚实劳动的烟农感到心寒,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从质量层面看,“人情烟”使低次烟叶混入高等级,流入市场后降低了整体烟叶的质量水平。这不仅影响了烟草制品的品质,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烟草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长此以往,烟叶产业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市场秩序方面,“人情烟”破坏了正常的收购秩序,使得烟叶等级评定和价格体系混乱不堪。一些烟农为了追求不正当利益,可能会忽视烟叶种植的质量管理,转而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等方式来提高收益。这种不良风气一旦蔓延,将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阻碍烟叶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面对“人情烟”这一顽疾,烟草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重拳出击,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等措施,筑牢杜绝“人情烟”的防线。
在制度建设上,各地不断完善烟叶收购管理制度,明确收购标准和流程,加强对收购人员的考核和监督,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宜章县更将“杜绝人情烟”写入收购纪律“八个严禁”,让每一项规定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透明、公正的收购环境。宜章县上线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精准预约、专业化分级、全程影像溯源等功能。烟农通过手机预约系统按号交售,杜绝插队现象;烟叶评级过程通过视频监控全覆盖与集中分级模式,减少人为干扰;关键环节影像存档支持后期抽查追责。此外,建立网格化服务考核机制,烟农反馈纳入绩效评估;严格执行举报奖励制度,对查实的非法行为按烟叶价值10%奖励举报人,涉事人员一律顶格处理。这些措施形成严密监管网络,让“人情烟”无处遁形。
制度的完善为公平收购提供了保障,而市场的反馈则是对公平最有力的验证。当公平成为田野的通行证,烟农们切实感受到了变化。宜章县烟农黄林帆今年种了100亩烟叶,预计收入10万元。他不再为“找关系”费神,掏出手机展示预约码:“系统排到固定时段,半天就过磅结账。”这种便捷、公平的收购方式,让烟农们安心种烟。
公平的市场环境推动了烟叶质量提升。宜章县通过技术服务和严格分级,持续优化上等烟比例,2025年全县烟叶预计总产值超7000万元。在“优质优价”政策导向下,烟农们因品质提升实现增收。制度公平让烟农清晰认识到:唯有专注种植管理、产出好烟叶,才能获得稳定收益,而非依赖“人情”捷径。
杜绝“人情烟”只是第一步,为了实现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烟草行业还在同步推进一系列产业升级措施,让烟农与产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这些举措,烟农与烟草企业之间的信任不断增强,形成了良性互动和合作。烟农们不再把烟叶收购看作是一次性的交易,而是将其视为长期的事业。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提高烟叶质量,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应有的回报。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为烟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最后一捆烟叶入库,当最后一笔款项到账,人们会记住的不仅是今年的好收成,更是那七个字——坚决杜绝“人情烟”。它既是烟草行业对烟农的承诺,也是向他们传递出的一个强烈信号:在这里,土地奖励勤劳,市场尊重规则,未来属于每一个脚踏实地的种烟人。
坚决杜绝“人情烟”,守护的是金色田野上的每一滴汗水,捍卫的是产业发展的公平秩序,保障的是烟农的切身利益。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制度为剑,以公平为秤,让每一片烟叶都闪耀尊严之光,让烟叶产业真正成为烟农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