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零售模式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深刻地重塑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形态与轨迹。诸如社交电商的私域流量销售、加密通讯工具的组织交易、众包物流的“人货分离”配送,以及空管烟 等新型烟草制品的涌现,使涉烟违法活动呈现出隐蔽性增强、跨地域扩散、技术规避升级的突出特征。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依赖举报和随机巡查的线索获取模式已难以应对专业化、链条化的违法犯罪活动。如何快速精准地获取案件线索,成为新时代烟草市场监管的核心命题,亟需通过涉烟案件线索、技术深度融合与协同机制创新开辟治理新路径。那么新时代如何快速有效获取涉烟案件的线索呢?下面结合全国部分省市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予以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给烟草专卖执法部门以启示,为快速有效获取涉烟案件提供借鉴。
一、数据驱动构建全域融合的情报引擎
面对新零售环境下涉烟违法行为的海量化、隐匿化趋势,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已成为线索获取的核心引擎。领先地区正着力打通内部数据壁垒,将许可证信息、订单数据、物流轨迹和客户画像进行整合,通过建模识别异常模式,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的转变。驻马店市指导各县局成立“情报研判小组”,对客户基础数据、经营动态实时监测,精准锁定可疑目标,推动打假打私从“被动依靠举报”向“主动情报打击”转型。该系统上线后,该市捣毁大型烟机窝点5个、其他制假窝点8个,查处假烟案件268起,充分验证了数据驱动的效能。
更关键的是外部数据的协同融合。通过与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的数据协作机制,利用网络爬虫抓取公开信息,结合关键词库、语义分析和图像识别技术,对涉烟广告、电子烟宣传等隐蔽信息进行扫描初筛。平顶山市创新性融入全省“1+18+N”涉烟情报体系,并构建本地化的“1+2+6+N”研判网络,通过多部门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精准溯源空管烟原辅材料渠道。这一模式助力该市查扣空管烟2亿支,刑拘176人,凸显了全域数据融合的战略价值。
物流寄递环节的智能监管。在分拨中心部署图像识别系统,对包裹实时扫描,结合运单信息进行风险评级。温县烟草专卖局联合邮政部门强化物流园区巡查,对寄递信息实施大数据研判,精准拦截违法包裹,有效切断跨区域流通链条。
二、部门协作突破壁垒的联动打击体系
涉烟违法活动日益呈现跨地域、跨环节的链条化特征,单一部门作战难以实现全链条打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合、多方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成为破局关键。河南省烟草专卖局与公安厅联合建立多警种协同办案机制,深化“1+18+N”情报研判体系,推动案件侦办与行刑衔接流程标准化,确保从产品鉴定到刑事追诉的全环节高效协作。焦作市进一步推行“网格驻点+机动巡查+错时执法”三位一体模式,将全市划分为7个作战单元,联合公安、市监部门开展全天候执法,行动期间查获多起空管烟及烟叶案件。
跨区域协作同样至关重要。针对制假售假网络的流动性特点,驻马店市与周边地区签订《跨区域联合办案机制》,建立“线索互移、联合侦办、成果共享”制度。2025年3月,该市联合平顶山叶县实施跨区域收网,同步打掉生产窝点2处、仓储窝点5处,查获制假设备2套。此类联动显著提升了对流窜犯罪网络的打击覆盖。
责任边界与平台共治:厘清新零售中平台、商家、物流方的法律责任,推动电商平台建立涉烟关键词屏蔽和店铺清退机制。香港海关通过风险评估锁定工厦私烟仓库,联合物流信息追踪,在荃湾查获115万支“白牌烟”,展示了对平台责任主体监督的实际效能。
三、群防群治拓展立体化的线索来源
群众举报与社会监督始终是涉烟线索获取的基石。面对新业态的隐蔽性,创新宣传与激励模式成为激活公众参与的关键。如焦作市构建“110+12313”双渠道举报机制,在娱乐场所推行“红黄蓝三色预警台账”,结合专业检测工具抽检KTV、酒吧,并公布“上头电子烟”线索奖励政策。平顶山市针对空管烟在农村及闲置院落的流通特点,开展专项排查宣传,通过奖励政策鼓励群众举报,形成“群防群治情报网络”。
提升零售户与消费者的鉴别能力与合规意识同样重要。潍坊奎文区“飞跃”创新团队针对零售户储存不当和消费者真假鉴别难问题,设计“真假烟鉴别宣传台”和“温湿度提示贴”,将纠纷率降低30%。温县定期开展“法律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案例讲解和鉴别演示提升公众认知,使零售终端从问题源头转化为治理节点。
信用监管与社会参与。将零售户线上非法交易、违规售烟等行为纳入信用评价,实施分级监管。同时,联合社区网格员、物业人员监督社区团购和无人售货设备,形成全民监督的共治防线。
四、技术应用提升情报价值的转化效能
线索获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精准打击与高效转化,这要求技术装备与专业能力同步升级。一线执法环节的技术赋能尤为迫切。潍坊奎文区开发“烟草专卖案卷管理信息系统”,借鉴智能快递柜的定位原理,将案卷检索时间从20分钟压缩至30秒内,并通过模糊查询优化提升调阅效率。可移动现场核查工具箱经“瘦身”和防水改造后,便携性和防护性显著提高,适配复杂执法环境。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开辟监管新疆域。AI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物流分拣线扫描,提升对伪装包裹的检出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挖掘社交媒体中的隐性涉烟广告。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特性则为烟草全流程溯源、执法证据链固化提供支持,增强监管公信力。要不断加强专业培训与人才建设。培养“业务+数据”复合型人才队伍,负责模型构建与线索转化。比如焦作市自主研发的“焦育守护”普法平台,通过动画视频和案例解析提升执法人员对新零售业态的认知,为技术工具的有效应用提供智力支撑。
结语:伴随数智时代涉烟违法活动的嬗变,不断倒逼情报获取模式的革新。从河南“1+18+N”全省情报体系的构建,到平顶山“1+2+6+N”研判网络的落地,再到香港海关“迅雷”行动中对物流数据的精准锁定,一条清晰的主线已然显现:唯有融合数据智能、协同治理与全民参与,才能穿透新型违法活动的隐蔽屏障。未来涉烟线索获取体系的进化,需进一步填补法律规制空白,细化电子烟监管、平台责任与数据调取规则;同时推动国家级涉烟数据平台建设,打通部门壁垒,实现风险模型的动态优化与执法资源的精准调度。当“情报导侦”成为共识,“数据融合”化作常态,“全民共治”深入人心,烟草市场监管便能在技术革命与业态变革的交汇点上构筑不可逾越的防线。这不仅是对专卖制度严肃性的捍卫,更是对公共利益和市场秩序最坚实的守护。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