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动扛起助力乡村振兴责任,从党建引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助力帮扶村高硐村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党建领航
渠县县局(分公司)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搭建“一办四组”管理架构,构建起了从选派驻村干部、制定培训方案、整合资金加强支持到强化督导考核的全链条闭环帮扶机制。
渠县县局(分公司)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扎根高硐村,以实干作风践行“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认真落实帮扶工作计划。
帮扶工作队一方面组织人员深入走访调研,摸清高硐村土地资源、产业基础与村民实际诉求,引导该村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并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改善与乡风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创新模式拓宽高硐村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果蔬、食用油、“硐溪醇”白酒等产品走出乡村、走入城市,直接带动村民增收。
高硐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先后被授予省、市、县“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基建先行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对于高硐村而言,基础设施的完善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的发展潜力。
高硐村紧邻渠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每到雨季便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这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渠县县局(分公司)驻村工作队深知,解决水患问题刻不容缓。他们深入调研、多方奔走,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帮助村庄修建了一条长达300米的排洪渠,让200余亩良田重归安宁,为农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粮食晾晒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为解决粮食丰收后的晾晒难题,渠县县局(分公司)帮助该村建设“粮食烘干房”,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增加了村民收入。现代化的烘干设备投入使用后,粮食年均损耗率降低了15%。
与此同时,渠县县局(分公司)还积极推进村道亮化工程,帮助该村安装路灯120余盏,照亮了村民的夜间出行路,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产业为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
渠县县局(分公司)驻村工作队充分挖掘高硐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助力该村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种植端,工作队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红高粱、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全村农作物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年均助农增收300余万元。
在加工环节,工作队聚焦酿酒这一特色产业,引进先进的酿酒技术和设备,助力高硐村成立“硐溪醇”酒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和品牌打造,高硐村白酒年产值超过40万元。酿酒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还为百余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实现了村民增收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为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工作队联合村两委积极探索“农业+旅游”新模式。高硐村依托村内优美的自然风光,建设旅游观光亭,打造以“油菜+向日葵”为特色的沿河农业种植园,开发李子园和鱼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休闲。乡村旅游成为村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
文明铸魂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推动力。
渠县县局(分公司)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引导高硐村开展“四清四美”积分兑换物资等活动,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美化庭院的良好习惯。
如今的高硐村,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处处洋溢着生态宜居的气息。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渠县县局(分公司)重点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常态化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通过举办普法讲座、捐赠图书等方式,提升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同时,每年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慰问,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乡村振兴是场持久战,必须步步扎实、行稳致远。渠县县局(分公司)表示,将进一步总结帮扶经验,结合高硐村实际创新帮扶模式,以更扎实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在产业升级、业态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更多惠及村民。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