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清晨,雨水敲打着龙潭镇曹清花商店门前的防雨帘。店主曹清花拄着拐,站在焕然一新的小店里接待客人,指着门口笑道:“这面墙是烟草局党员们一铲子一刮刀修补好的,柜子也是人家帮忙买的。”
在嘉禾街头巷尾,这样由黯淡转为明亮的店面正悄然增加。嘉禾县烟草专卖局以党支部为坚强堡垒,将党性修养转化为纾困解忧的生动实践,通过“精准识别摸准痛点、量体裁衣开对方子、常态长效激发活力”的三维帮扶体系,让鲜红党旗飘扬在服务一线,绘就了一幅“红色担当映初心”的温暖画卷。
精准识别:于“急难愁盼”处落笔
帮扶始于精准识别。嘉禾烟草建立“网格化走访+动态监测”机制,党员客户经理每周深入责任片区,通过“看店面环境、查经营数据、聊生活近况”三维筛查法,确保困难户“早发现、早介入”。
去年深秋,第二支部党员王慧林在珠泉镇走访海波商行时,发现年轻店主李海波面色蜡黄。再三询问下,这位85后店主才掏出诊断书:甲状腺癌。“我怎么都没想到会得癌啊,化疗费像无底洞,儿子才1岁…”李海波哽咽难言。
三十公里以外的龙潭镇,客户经理邝维发现73岁零售户曹清花的订单异常。了解得知,她突遇车祸,腿伤不仅花光积蓄,更让行动成难,店铺长久失于整理,老式玻璃柜台里堆满过期货品。“现在店铺乱糟糟,脚也走不起,家里钱也花光了。”老人望着冷清的店面叹息。
产烟大镇普满乡的雷海华商铺处在地势低洼地段,今年暴雨更甚从前,党员雷建国送货到到店铺时,就看到雷海华坐在店铺的淤泥杂物中,看着卧病的老人欲哭无泪,本就经营不善的店铺雪上加霜。
(图为:查访困难零售户情况)
这些散落街角的叹息,被党员们一一拾起。他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零售户的“急难愁盼”。这种主动靠前、见微知著的识别体系,筑起了精准帮扶的首道防线。县局汇总建立困难户动态档案,启动“一支部一帮扶”计划。
量体裁衣:一店一策开出对症良方
“帮扶不是送钱送物就完事,得把准脉开对方。”第二支部书记董俊带队调研发现,三家困难户痛点截然不同。
李海波店铺急需经营再造。党员们引入“福小帮”智慧系统,三维建模分析店铺布局。“新货架要前低后高,黄金位置放新品。”同为支部党员的市场经理罗为手持平板电脑指导。当暖黄色的新店招亮起,科学分区的货架陈列着琳琅商品,李海波久违地挺直了腰杆。
(图为:党员们为帮扶店铺安装烟柜)
曹清花商店最缺的是劳力。党员突击队送来新烟柜时,老人还在担忧腿脚不便。青年党员陈成利落地拆掉吱呀作响的老玻璃柜:“曹姨您坐镇指挥就行!”三小时里,党员们猫着腰整理上千件商品,连酱油瓶都按高矮排成列。老街坊们啧啧称赞:“曹姨,你家老玻璃柜子终于下岗啦,店子都亮堂好多!”
雷海华小店的顽疾是水患。面对水患顽疾,党支部协调来水泥砂石。面对疑问“烟草局还管修房?”,党员们卷起裤腿推起板车:“客户需要就是分内事!”店铺前新筑的水泥坪和防洪墙落成之夜,雷海华打着手电反复查看,年年抗涝的记忆涌上心头,希望油然而生。
(图为:店铺改造前后对比图)
造血赋能:红色动能驱动长效活力
帮扶的生命力在于持久。支部书记董俊的手机里,置顶着三个特别提醒:每月指导雷海华做库存销量分析、每月致电曹清花询问身体并盘点临期商品、每季度带李海波走访标杆店。
如今,成效已显:
李海波化疗状态稳定,自学礼盒手工设计,党员们积极推荐其作品,店铺盈利更胜从前。雷海华变水患为商机,组合销售雨具应急品,并承接社区团购,今年以来客流、销售额稳步增长。
这三家店铺仅是嘉禾烟草一支部一帮扶成效的缩影。近三年来,县局党员累计帮扶困难零售户17户、烟农21户,投入改造资金8万余元,带动12家店铺扭亏为盈、其他客户和烟农生活改善。更可贵的是,通过持续的经营能力培训,80%的受助商户掌握了现代零售技能,烟农种烟水平和防灾意识提升,真正实现了“扶上马再送一程”。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