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宁烟仍少年,奋斗路上正青春。从1925年东钱湖畔韩岭村的“家庭式作坊”,到2025年成为行业首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卷烟厂扎根甬城沃土,以改革魄力冲破瓶颈阻力,以创新精神点燃发展引擎,在岁月淬炼中永葆“少年意气”。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数字浪潮席卷制造领域。作为浙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实践者,宁波卷烟厂深入贯彻落实行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认真落实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要求,扛牢“为行业贡献一家优秀卷烟工厂”的发展使命,以数字化转型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画卷上奋力书写“宁烟答卷”。
“利用数字技术解决传统模式下的效率瓶颈、决策盲区和增长局限,是我们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浙江中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宁波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王良君道出了数字技术的重要价值。宁波卷烟厂锚定数据驱动、重构管理逻辑,为这场数智化远征校准了航向。
工厂数字化转型就像构建一个能自主感知、智能决策、高效执行的生命体:数据是血液,传感器是眼鼻,AI是大脑,设备是手脚。只有各环节协同高效,工厂才能从“经验驱动”迈向“智能驱动”,真正实现业务智能运行。
怎么看
“只要开始追赶,我们就在赢的路上。”面对转型发展持续迭代的需求,以“三比”思维为尺,在对标中找差距,推动数字化转型走向深入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关系生存的必答题。1996年,宁波卷烟厂在行业内较早上线ERP系统,尝到信息化“甜头”。但随着时间推移,“系统越多、数据越散”的问题逐步显现。同时,由于技术端工业物联网尚未完善、实时分析能力有限,工厂数字化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转型,是破局之需,更是发展之要。“只要开始追赶,我们就在赢的路上。”宁波卷烟厂党委的这一理念,指引着工厂重构数据驱动的新型管理方式。
“十三五”期间,宁波卷烟厂构建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三位一体技术支撑体系。搭建系统平台,打造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制造运营平台,实现10万余个实时数据点采集存储;推进系统集成,完成MES系统960个功能点建设,集成15个子系统;打造智能场景,建成动力管控一体化平台,成为行业首批智能工厂试点单位之一,数字化转型轮廓日渐清晰。
“十四五”以来,转型步伐持续加速。宁波卷烟厂构建基于CPS的卷包全链路管控平台,实现16.1万个数据点采集、85个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建成“5G+MEC”工业专网,网络服务可靠性达99.99%,筑牢“万物互联”底座。在智能技术领域,基于AI的制丝水分联合控制系统让智能控制率达98%;在知识生态构建上,知识图谱设备管理系统将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0%……
面对成绩,宁波卷烟厂党委深知转型不是“一步到位”的冲刺,而是持续向前的“长跑”。为打赢数字化转型这场“核心战役”,宁波卷烟厂一把手挂帅,通过“三比”思维,在对标中找差距、在差距中找方向、在方向中找突破:与自己比找问题,不断校准当前的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业务牵引”,组建生产、装备、综合、党政、信息五大转型工作组,梳理出125个核心业务场景建设清单,明确“往哪改、怎么改”;与别人比找差距,不断刷新认知的边界点,对标工信部关于智能制造的相关要求和国内制造标杆企业,通过“宁烟分享会”让中层干部将先进案例转化为“共识方案”,让“外部样板”转化为“内部行动”;与目标比找方向,明确发力点,以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和行业关于卷烟智能工厂建设相关要求为“指南”,聚焦数据更融通、场景更智能、技术更前沿,对全厂进行分级评估、自我体检。
在“三比”中识差距,于行动中促变革。
去年年初,宁波卷烟厂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暨智能制造专题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明确“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定”的中期目标,“以场景建设为抓手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的近期计划,以及“统一思想、提高认知、形成共识”的当前行动,为数字化转型列出“时间表”、制定“任务书”、压实“责任链”。
宁波卷烟厂聚焦“深化智能生产、强化数字管理、构建数智生态、实现精准决策”的工作主线,统筹推进生产、设备、能源、物流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明确数字化转型的边界与主攻方向。
从理念构想到系统部署,宁波卷烟厂为数字化转型筑牢“四梁八柱”,让每一步追赶的脚步都坚实地踏在发展的路径上。
怎么干
“不把球踢进对方球门,从结果的角度来说所有的付出和坚持都是无效的。”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突破,让质量管控更精准、生产节奏更顺畅、绿色发展更扎实
转型的价值,终究要落在“解决问题”上。宁波卷烟厂党委提出:“不把球踢进对方球门,从结果的角度来说所有的付出和坚持都是无效的。”
在数字化转型竞技场上,宁波卷烟厂紧紧围绕“优质、高效、低耗地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目标,创新构建生产驱动型管理模式,全力提品质、增效率、降消耗。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宁波卷烟厂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感知与调控体系,实现工艺参数精准控制和过程质量稳定提升,持续织密全流程质量防护网。
烘丝冷却水分偏差是决定烟丝感官质量的关键指标,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有27个。“过去,单凭经验摸索,运行条件稍有变化,水分控制就不稳定。”宁波卷烟厂信息中心基础系统管理员程超回忆道。为此,宁波卷烟厂创新实施智能控制策略,研究设备机理、搭建智控模型、推行适配模式,从“手动干预”向“智能控制”转变。如今,他们的烘丝冷却水分偏差不断缩小,超越了人工控制水平。
质量提升多点突破。以“数字化+精益化”为主线,宁波卷烟厂构建全链条智能质量体系,以数字化全场景工艺巡检替代“人工巡查”,制丝、卷包分级预警平台从“事后补救”向“全程预防”转变,一道道质量防线愈发牢固。去年,宁波卷烟厂卷烟成品优质率稳中有升,创历史新高。
以智能化为路径、数据为引擎,宁波卷烟厂突破“排产靠人、检测靠眼、响应靠经验”的旧模式,持续拓展工厂全要素效率增长空间。
“以前,人工制作排产表不但耗时长,而且一旦出现设备故障、临时插单等情况,就要推翻原排产计划,再重算设备产能和物料路径;现在,系统排产几分钟就能完成,效率大大提高。”宁波卷烟厂生产技术科综合统计员杨洋对智能排产系统赞不绝口。
自主开发的智能排产系统作为以数据为引擎的“调度中心”,用算法合理安排工序工时、设备产能,几分钟内即可生成多品规、多批次排产方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效率提升体现在多个场景中——基于5G的制丝产线杂物识别系统、基于视觉识别的智能检测系统等,实现了非烟杂物和各类缺陷的高精度实时检测,高效、精准、协同的现代生产作业体系已然成型。
在构建全链式绿色发展模式实践中,宁波卷烟厂聚焦生产全链条降耗减碳,把握能耗物耗等关键变量,以数智技术赋能绿色发展。
走进宁波卷烟厂能源管理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动能数据构成实时“智慧能源地图”。宁波卷烟厂动力车间动能设备机械维修工郁倩文指着实时能耗曲线说:“有了这个‘数字大脑’,就可以脱离经验主义的禁锢,判断设备异常、进行能源调度都更加精准便捷了。”
智慧动力管控一体化系统作为能源管理环节的“数字大脑”,让蒸汽压力调控与设备转速精准联动,空压机按预测负荷智能调峰,风险点管控实现主动预警,动能调度从“被动响应”走向“预测决策”,能源运行从“点上优化”迈向“链上协同”。去年,宁波卷烟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17%,刷新历史低值。
此外,他们还搭建空调智能联控系统、全过程原料消耗分析模型等,实现多源数据实时感知、动态分析、精准控制,推动“靠经验管能”加速转向“靠数据降耗”。
从质量管控到效率提升,从绿色生产到全链条协同,宁波卷烟厂在全业务域深入挖掘、积极探索,以一个个落地场景验证着数字化转型的真实价值,构建起柔性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全方位生产管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怎么干得好
“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通过面上聚势、线上赋能、点上破题,破解全员参与难题,“众人拾柴”汇聚转型澎湃动力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变革,全员参与才能行稳致远。“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基于这一理念,宁波卷烟厂按照“面、线、点”思路,营造氛围、育才赋能、创新机制,推动全员参与转型发展。
面上聚势,让数字化转型人人都能听懂、看见、愿意尝试,是全员参与的第一步。
去年以来,宁波卷烟厂创新实施“12345N”数字素养提升计划,即学习1本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好书、聆听2场技术讲座、剖析3个典型案例、参观4家示范企业、观看5个短视频、分享N个厂内智能场景。目前,该计划已累计覆盖900余人次,数字化成为广大员工经常谈论的话题。
数字化转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点赞。宁波卷烟厂打造“为你点赞”机制,设立“厂部、部门、员工、专项”四级通道,第一时间肯定表现突出的员工;优秀事迹转化为融媒体作品传播,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员工相信“他行我也行”,转型氛围日渐浓厚。
如果说营造氛围是为了让更多人“看见数字化”,那么培育人才是让有潜力者“走近数字化”。宁波卷烟厂围绕“识、育、炼、用”,通过线上赋能,贯通数字人才成长链,搭建数字人才成长“快车道”。
“识”才靠赛场。他们以数字看板竞赛、低代码开发竞赛为“苗圃”,面向全体员工选拔“有兴趣、有基础、有潜力”的数字化种子选手。去年,共有327人次参与选拔,18人入选青年工匠工作室数字储备人才库。
“育”才靠实战。作为数字人才“孵化器”,青年工匠工作室通过技术共学、参观交流、项目反哺等方式培育人才,让数字人才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去年,工作室组织对外交流培训8次、成员下车间讲课5次、参与“揭榜挂帅”项目2项。
“炼”才靠课题。“管理人员人人带课题”机制鼓励用数字工具驱动岗位管理创新,去年有26项课题脱颖而出;“青年员工人人参与项目”机制打破思维定式,引导青年担纲项目负责人,让“金点子”发光。
“用”才靠平台。以工厂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试金石”,将表现突出的数字技术骨干吸纳进“邵坚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参与知识图谱、PLC国产化、数字孪生等重大项目攻关,让数字人才在“关键战场”担当重任。
氛围浓了、人才有了,还需要通过完善机制将“数字热”转化为“行动力”。宁波卷烟厂通过建立制度、压实责任、加强激励,突出点上破题,让转型走得更稳更深。
“过去是我们追着业务部门问需求,现在是他们拿着问题找我们要方案。”宁波卷烟厂信息中心主任王宏铝的话,道出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角色转变。
为打破“懂业务的人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人不懂业务”困境,宁波卷烟厂建立“青年工匠工作室+业务部门”结对机制,业务人员讲问题、青年工匠提思路、双方联合找解法。
去年以来,宁波卷烟厂开发数字可视化看板159块,打造低代码应用49个,6个场景在全厂得到推广应用;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维修工单自动生成、“岗位制度树”智能问答等4个典型场景,推动技术从“概念”走向“实用”。
完善过程激励与结果激励机制,让转型更有动力。他们将重点项目分阶段设定目标,按月跟踪评估;针对转型难点组织开展攻关,重奖重点突破项目;鼓励部门自主设计规则,对表现突出的人员当月兑现奖励。
“谁分享转型的好点子、谁用数字工具创新、谁开发的场景落地了,都能得到奖励。”宁波卷烟厂办公室主任章晓白介绍,他们已在预算申报、会议精简等方面收获转型实效。
从氛围营造到人才培育,从机制创新到全员协同,宁波卷烟厂以“众人拾柴”的合力,让数字化转型有了持续推进的内生动力。
作为扎根甬城的百年企业,宁波卷烟厂的数智化远征,既是对自身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重塑,也是浙江烟草工业企业拥抱数字浪潮的生动实践。从“经验驱动”到“智能驱动”,从“人工管控”到“智能协同”,宁波卷烟厂以改革创新为原动力,在智能制造蓝图的指引下持续耕耘。
潮起甬江,扬帆远航。站上新起点,宁波卷烟厂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行业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持续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以智能工厂建设为主战场,推动制造体系从“经验驱动”迈向“智能驱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书写“宁烟答卷”。
记者手记
以管促智以智提质
王林
作为行业首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卷烟厂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恰似在时代浪潮中稳健行船,其背后的管理智慧正是指引传统制造业驶向高质量发展蓝海的罗盘。
方向的笃定,源于管理层面的清醒认知与战略锚定。在浙江中烟党组管理决策的战略指引下,宁波卷烟厂将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原动力,持续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以“三比”思维为核心的管理方法不断校准航向,让宁波卷烟厂数字化转型始终瞄准问题靶心,步步为营,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智能驱动”转变。
实效的彰显,在于管理理念驱动下的务实执行逻辑。宁波卷烟厂以“进球思维”衡量转型价值,始终围绕“优质、高效、低耗地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目标进行创新。从烘丝水分控制精度的提高到智能排产效率的跃升,再到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创历史新低,每组数据都体现了实实在在的突破,每次创新都服务于转型需求,彰显出真抓实干的管理定力。
动力的激发,得益于管理机制对全员潜力的深度激发。从“12345N”数字素养提升计划到“为你点赞”机制,再到青年工匠与厂内各部门结对攻关破难题,在“百人一步”的管理理念指引下,一系列管理举措让每位员工都参与到转型发展之中。这种由管理赋能实现的“人的激活”,正是推动转型的深层驱动力。
浪潮激荡处,更见掌舵功力。宁波卷烟厂的实践,印证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迭代,更在于管理智慧的系统性升级。管理筑基促转型、数智赋能提质效,方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
宁波卷烟厂技术团队自主搭建筒类设备仿真模型平台,开展烟机模型仿真研究。
在宁波卷烟厂车间里 ,应用多种数字技术的生产线有序运行。
工艺员通过智控系统进行巡检。
宁波卷烟厂维修人员运用VR技术查找设备隐患。
技术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新型维保平台。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