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香烟“袖手旁观”? 平台监管责任引关注
近日,多方消息显示,一些曾经活跃的网上售烟平台,虽然表面上看似“偃旗息鼓”,停止了直接的香烟销售,但其背后隐藏的“暗流”依旧涌动,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网络售烟监管的强烈关注。这些平台是否真的“袖手旁观”? 还是在用更为隐蔽的方式规避监管?
消费者王先生(化名)向记者反映,他近些年来经常在某电商平台购买香烟,但不久前发现该平台已无法直接搜索到香烟商品。然而,他随后却通过平台上的“代购”服务,成功购买到了自己想要的香烟。“虽然平台明面上不卖烟了,但实际上还是能买到,感觉就像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卖。”王先生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情况并非个例。一些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群组,甚至是一些看似普通的论坛社区,都存在着变相售卖香烟的现象。有的商家打着“礼品”、“特产”的旗号,实则暗中销售香烟;有的则利用“代购”、“跑腿”等服务,将香烟送到消费者手中;更有甚者,直接在境外平台开设网店,逃避国内监管。
这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给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通过互联网销售香烟是明令禁止的。然而,这些平台和商家却通过各种“擦边球”手段,规避法律法规的约束,继续从事非法经营活动。
那么,平台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无力监管,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平台方李经理(化名)表示,平台一直高度重视违规行为,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监管,包括关键词屏蔽、商品下架、店铺封禁等。但由于网络售烟手段日益隐蔽,监管难度也随之增加。“我们也在不断加强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率,但确实难以完全杜绝。”李经理坦言。
然而,不少消费者和专家对此表示质疑。有消费者认为,平台作为经营者,有义务对平台上销售的商品进行严格审核,不能以“技术难度大”为借口,放任违规行为滋生。烟草行业专家赵教授(化名)指出,平台在监管方面并非无能为力,关键在于是否真正重视,是否愿意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精力。“平台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更精准地识别和打击网络售烟行为。 关键在于平台是否愿意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此外,专家还强调,要从源头上治理网络售烟问题,需要加强多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除了平台自身要加强监管外,烟草专卖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网信部门等也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打击网络售烟违法行为。同时,还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应。
网络售烟问题,不仅关乎市场秩序,更关系到公众健康。希望相关部门和平台能够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袖手旁观”绝非解决之道,唯有积极作为,才能真正遏制网络售烟的蔓延。
【来源:北京日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