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烟“鸡犬不惊”购入:暗流涌动的灰色渠道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对个性化消费的追求,一些在国内市场不常见的外国品牌香烟,逐渐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外国烟在国内的流通渠道并不规范,甚至可以说,很多时候都游走在灰色地带。那么,这些“稀罕货”究竟从哪里来,又是如何“鸡犬不惊”地流入消费者手中的呢?
明面上“寻宝”:代购与电商平台的擦边球
要说最容易想到的途径,自然是代购。化名李先生,一位有多年海外代购经验的从业者透露,早些年,通过朋友圈、社交平台发布商品信息,帮人代购外国烟是常见操作。但随着监管的日益严格,这种方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现在查得严,直接在朋友圈发烟草类的东西,很容易被封号。” 李先生说道,“只能通过一些隐晦的词语,或者引导客户私聊。”
除了代购,一些电商平台也成了“寻宝”的场所。不过,这些平台通常不会直接售卖外国烟,而是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例如,一些商家会打着“海外特产”、“进口礼品”的旗号,实际上售卖的却是外国烟。更有甚者,会将香烟拆散,以“烟丝”、“烟具”等名义进行销售,以此规避平台的监管。化名王女士,一位资深网购爱好者表示,她曾经在某电商平台购买过“进口烟丝”,收到后才发现是某种外国品牌的香烟。
暗地里“通关”:走私与非正规渠道
如果说代购和电商平台还算是在法律边缘试探,那么走私和非正规渠道,则完全是违法行为。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会通过各种手段将外国烟走私入境。这些香烟往往没有经过正规的检验检疫,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可能存在假冒伪劣产品。
化名张警官,一位长期从事打击走私工作的警察介绍,走私香烟的手段五花八门,有通过货轮夹带的,有通过陆路运输的,甚至还有通过人体藏匿的。“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逃避海关的检查,一旦被查获,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张警官说道。
除了走私,还有一些外国烟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例如,一些免税店或者机场的免税店,会允许旅客携带一定数量的香烟入境。一些人会利用这个漏洞,大量购买免税香烟,然后转手倒卖,从中牟利。此外,一些驻华机构或者外资企业,也会通过内部渠道获得外国烟,然后流入市场。
“鸡犬不惊”的背后:监管与需求的博弈
无论是代购、电商平台,还是走私、非正规渠道,这些外国烟之所以能够“鸡犬不惊”地进入国内市场,根本原因在于监管的滞后和消费者需求的旺盛。一方面,监管部门对于新兴的销售渠道,如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监管力度还不够,存在一定的漏洞。另一方面,一些消费者对于外国烟的需求量很大,愿意冒着风险购买。
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外国烟的非法流通?化名李律师,一位专注于消费维权的律师认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监管,堵住漏洞。对于代购、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让消费者明白,购买走私烟、假冒伪劣烟,不仅会损害自己的健康,还会触犯法律。最后,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对于走私、销售假冒伪劣烟草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形成震慑。”
外国烟的“鸡犬不惊”购入,暴露了监管与需求之间存在的博弈。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高意识,完善法律,才能真正遏制住这种非法流通,维护市场的健康秩序。
【来源:上海日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