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迷雾:防城港“有口无心”的越南烟?
近日,在与越南接壤的广西防城港,一种名为“越南烟”的商品,正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游走于市场边缘。它们并非像传统走私那样明目张胆,却也难以被简单地归类为合法贸易,仿佛游离在灰色地带,用一句俗语形容,或许就是“有口无心”。
所谓的“有口无心”,指的是这些越南烟的出现,仿佛并非出自刻意的走私行为,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边境贸易的复杂性和人情因素。化名阿强,一位在防城港生活多年的当地居民透露:“很多越南人会通过边境互市贸易,带一些香烟过来,数量不多,就是自己抽或者送人,有时候也会在小店里看到有卖的。”
边境互市贸易,本是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居民,可以通过特定的贸易点,进行小额的商品交易,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然而,这种便利也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一些人利用这种政策,将超出规定数量的香烟带入境内,流入市场。
这些越南烟,大多包装简单,价格低廉。对于一些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颇具吸引力。化名李姐,一位经营小卖部的老板坦言:“确实有人会来问有没有越南烟,价格便宜嘛。但是我们也不敢明着卖,怕被查。”
“有口无心”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一方面,边境地区的居民生活相对艰苦,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一些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愿意购买更便宜的商品。这种供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越南烟”的存在。
当然,这种“有口无心”的行为,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首先,这些香烟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检验检疫,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吸食后,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其次,这些香烟的销售,冲击了正规卷烟市场的秩序,损害了国家税收。最后,这种行为也容易滋生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例如走私、偷税漏税等。
近些年来,防城港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对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加强边境巡逻、强化市场监管、开展专项整治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蔓延。然而,由于边境线漫长,贸易形式复杂,监管难度依然很大。
如何才能真正消除这种“有口无心”的现象?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边境贸易政策,堵塞漏洞,规范贸易行为。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边境地区居民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此外,还需要加强与越南方面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边境贸易回归正轨,让“有口无心”的越南烟彻底消失,还边境地区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这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更关系到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香烟的治理,更是一场关于边境治理的深刻思考。
【来源:界面新闻】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