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秉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理念,积极组建产品研发中心、数字研发中心等六大研发团队,协同完成公司各项技术创新任务。从早期的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到如今自主研发定制包装机,研发中心不断促进技术升级迭代,产品推陈出新。目前,企业销售收入的80%来自新研发产品的贡献。
完善制度保障 促进常态长效
创新离不开制度保障,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持续完善并不断优化创新机制,才能解决制约创新作用发挥的深层次问题。上海烟机公司研发中心秉承“机制先行”的工作原则,一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创新机制改革。
他们以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持续推进科技项目管理优化,进一步深化关键技术攻关,夯实创新发展硬实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研发中心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抓牢一流创新团队建设,目前打造了涉及产品研发、数字化技术、自动化应用、新工艺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产线6个技术领域团队,研发人员达300余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研发中心通过导师指导、产品线经理带教、项目培训赋能的模式,积极培养青年人才,将他们培养为在不同领域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专家。此外,研发中心还不断选送优秀技术骨干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以精准科学的专业知识培训,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企业骨干队伍。
在激励机制方面,研发中心不断优化完善各类人才能力素质评价办法,建立在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人才的机制;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的激励导向,推进薪酬制度向“奋斗者”倾斜。
健全基础设施 加大研发力度
2019年,研发中心建立完善试验基地,该基地为新一代智能包装机研制、全伺服技术应用、异型包装设备研制等方面的试验论证提供了设施保障。2022年,他们成立了原辅材料实验室,分析原辅材料在包装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完成了主力机型原辅材料上机适应性研究,为卷烟生产企业提供了50余份的原辅材料检测报告。
此外,为加强基础理论、前沿应用技术的研究,研发中心成立了以年轻研发骨干为主的基础研究团队,从数字孪生技术、国产电控系统、伺服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截至目前,研发中心自主研发了ZB415、ZB416、ZB48A三大产品平台以及各类异型卷烟包装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系列,提升了行业设备保障能力。三大包装平台及各类异型包装产品研制成功后,新产品销售额大幅提升。其中,ZJ119/ZB416整线产品获得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全面加强合作 提升创新水平
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研发中心还进一步优化协同创新机制。2018年至今,研发中心与集团技术中心共同开展科技项目15项,在烟机智能化、统一电控平台建设、伺服技术研究、技术标准制定、新产品研制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双方协同研发的基于伺服技术的包装机研制项目已完成内部验收,“盒中盒”包装机组研制项目已交付用户。今年,双方正在共同开展超高速智能包装机组技术升级及研制项目,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
研发中心还不断加强与行业用户以及高等院校的联合研究。在行业内,与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联合研究室,进行了30余项课题研究。其中,金中支侧开式、双铝包提速、保润保香等课题的创新成果为中烟企业新品上市提供了装备保障,二维码关联、机器人上料、在线智能检测等课题的实施则为中烟企业卷烟智慧工厂建设提供了助力。此外,他们还与高等院校加强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开展了数字样机、数字孪生、智能化等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在双铝包机组的推手部件优化、TIMS系统以及智能制造产线等不同场景实现了应用。
“基于数字孪生和数据驱动的智能烟机”项目获行业首届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大赛数字赋能赛道二等奖。以第三代智能制造产线应用为核心打造的“无人值守”柔性智能产线入选“上海市100家智能工厂名单”,该场景与“基于数据模型驱动的包装设备远程运维”场景同时成功入选了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上海烟机公司研发中心表示,他们将持续优化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产品平台布局,丰富烟机产品系列,孵化新产品新技术,进一步推进研发模式向“参数化、通用化、软件化”转型升级,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履行好行业装备保障职能,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