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框架下,卷烟市场受到严格的约束和监管,由国家计划主导烟草的生产、分配与合法流通,并非自由竞争的市场化领域。然而,受宏观经济环境、社会健康意识、消费习惯升级及监管政策持续强化等因素的影响,卷烟消费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那么,如何调整卷烟营销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课题。
一、专卖体制与计划管控有力保障市场运营
国家烟草专卖局作为烟草管理和营销的唯一法定主体,奠定了国家在烟草行业的绝对垄断地位。强调“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制度核心,从根本上加强了烟草市场管理。卷烟生产总量、分品牌规格的年度/季度计划指标由国家严格制定与分配,是市场供应的源头所在,“计划”而非“市场需求”是烟草资源配置的首要决定因素。
同时,国家不断加强流通渠道监管力度,只有持有专卖许可证的零售户才是唯一合法终端。商业公司负责按计划执行区域内卷烟的配送、访销与基础市场管理,核心职责是确保计划执行、维护渠道秩序、落实监管要求(如明码标价、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这就从法律层面维护了烟草市场的秩序,规范商业经营行为,确保市场的稳定,有力地保障了卷烟市场的正常运营。
二、卷烟消费结构变化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条件逐步改善,消费者消费理念发生变化,自然引起了卷烟消费结构的快速变化。具体来说,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品类需求层级的变化
需求高端化趋势持续推进。经济水平提升驱动消费者对更高价位段卷烟的需求占比增长。这反映在计划结构中,高端/高结构规格的计划量占比被适度调升。
“口粮烟”稳定性与波动。中低价位作为日常消费主力,需求总量相对稳定,但内部结构可能随区域经济波动、消费者代际更替而缓慢演变。
特色细分产品的探索。在严格审批下,工业企业可能在计划允许范围内研发并生产极少量具有特定风味、低焦油、或特殊包装的产品,以满足成年吸烟者中存在的、未被法律禁止的、极其有限的差异化需求。其供应严格受限,绝非市场化意义上的“细分扩张”。
2. 区域消费偏好的差异
口味历史积淀。不同地区消费者长期形成的口味偏好(如对“清香型”“浓香型”的倾向)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积淀。商业公司在计划执行与货源投放时,需被动考虑这些地域性特征,以实现更精准的供需匹配,但这绝非主动的市场细分定位。
经济梯度的反映。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城市与农村地区的消费能力差异,直接反映在不同价位段卷烟的计划分配比例与动销速度上。计划制定需反映并适配这种区域经济结构。
3. 消费者画像的潜在演变
主力消费群体年龄结构上移。在控烟宣传普及和青少年保护措施加强的背景下,新晋成年烟民比例可能呈下降趋势,存量烟民年龄结构自然上移。这意味着消费主力可能更集中于中年及以上群体。
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部分有支付能力的烟民可能倾向于选择标称焦油量较低的产品,或在医生建议/家庭压力下尝试减量,这间接影响消费选择结构。
信息获取渠道变化。虽然禁止广告,但消费者仍可通过零售终端陈列、亲友口碑、有限的新闻报道/科普被动接收产品信息,影响其选择。这是信息环境的客观结果,而非主动营销。
三、驱动结构性变化的深层影响
卷烟消费的结构性变化源于外部环境与政策压力,而非行业主动的营销行为,这些变化产生了以下影响:
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是支撑高端化趋势的基础动力。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影响区域消费习惯的融合与局部固化。
控烟政策持续深化。公共场所禁烟范围扩大、烟盒健康警示图形化推进、税收政策调整等,直接抑制总量消费并间接影响结构(如部分消费者因涨价转向低价位,或因健康警示强化尝试减量/戒烟)。社会整体健康意识提升,形成“去烟草化”的舆论氛围。
专卖体制的效率与精准性提升。在总量控制和结构提升的双重压力下,行业内部有动力通过更精细化的计划管理、市场信息采集、物流优化、货源精准投放,来减少浪费、提升计划适配性,客观上使产品供应更贴近被动观察到的需求结构变化。
全球烟草减害趋势的间接传导。国际上新型烟草制品的发展对传统卷烟形成一定替代压力。虽然国内对其监管极其严格,且明确其并非无害,但其存在可能促使部分消费者重新审视传统卷烟消费。国内工业企业对此领域的探索严格限定在政策允许范围,且绝非营销意义上的“细分开拓”。
四、卷烟营销如何有效应对
面对结构性变化,行业参与者的行动空间被严格限定在合规框架内。那么,卷烟营销如何有效应对呢?
1. 工业企业的核心着力点
计划指标的争取与结构优化。在符合国家总量调控和品牌发展战略前提下,争取更多高结构规格的计划指标。
合规前提下的产品研发与维护。在法规允许范围内(焦油限量、添加剂清单、包装警示要求),进行产品技术升级、品质稳定性提升或开发极少量特色产品。核心是满足计划要求与基础品质保障,而非创造市场需求。
供应链精益管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2. 商业公司(烟草公司)的核心任务
精准计划执行与货源投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对零售户库存、动销数据的掌握,在计划指标内实现更精准、更有效率的货源分配,减少滞销,满足合规的终端需求。
强化渠道管控与合规监督。确保零售户严格遵守专卖法规,如许可证管理、明码标价、100%年龄验证、杜绝假私非烟等。
基础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在禁止市场调研的前提下,通过合法合规的销售数据监测、零售户沟通、观察消费者自然选择,为计划制定和调整提供被动、客观的参考信息。
3. 无法回避的相关挑战
创新空间的极度狭窄。在约束营销和严格产品规限下,真正的差异化创新几乎无从谈起。所谓“细分”更多是计划对现有自发趋势的被动适配。
控烟目标与行业目标的张力。行业内部的结构优化目标与全社会控烟减量的公共健康目标之间存在根本性矛盾。行业必须在日益严格的监管和社会压力下运行。
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控烟全球浪潮和国内健康中国战略下,传统卷烟市场的长期收缩是大概率事件。依赖单一专卖产品的商业模式面临转型压力。
在面对这些无法回避的相关挑战时,卷烟营销人员要开动脑子,积极思考,如何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合理开展卷烟营销。如依托意见领袖,开展访谈、短视频展示、组合营销和数字化转型升级等多种形式吸粉引流,拓展消费潜力,挖掘隐性商机,推动卷烟销售。
结论
在面对卷烟消费结构性变化的情况下,行业参与者的核心应对策略应该集中在提升计划适配精准度、保障合规运营、优化内部效率的范围内,推进卷烟营销高质量发展。未来,中国卷烟市场的“结构”将更深地烙上“计划调控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印记。为此,营销人员积极探索在法律允许且符合社会期待的范围内,科学开展卷烟营销,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