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一条条规整的卷烟快速跃上输送带,“利群”(软长嘴)的生产步入稳定轨道——在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卷烟厂卷包车间,该牌号实现了在M8-S1000机组上的双通道生产,为卷烟制造注入了新动能。
靶向问诊,聚焦超高速攻坚
近年来,因市场需求变化,杭州卷烟厂个别牌号出现阶段性产能不足。杭州卷烟厂果断调整生产策略,将目光锁定超高速设备——M8-S1000机组。其包装机采用双通道设计,生产效能是相关牌号原生产设备的两倍以上,可为化解产能困局提供有力支撑。
在此之前,M8-S1000机组有较为固定的生产牌号,其结构和辅料均高度适配。能否让M8-S1000机组高质高效完成其他牌号的生产任务,大家心里都没底。
攻克超高速设备生产难关,核心在人才。工厂抽调管理、维修、质检、操作四大领域的35名党员骨干组建党员突击队,着力打破技术壁垒。团队系统规划组织架构与任务路径,立下“5个月打通产线,设备效率超80%”的“军令状”。
团队统筹谋划部署,在管理上,注重分析任务要点、制定工作计划,不断加强协调保障;在维修上,系统梳理计划牌号与设备原生产牌号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对设备结构、检测器灵敏度等方面的要求,跟进商标纸改版进度;在质检上,针对M8-S1000机组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开展充分调研,深化质量风险识别;在操作上,提前了解产品特征、熟悉材料特性。
在大家的协同发力下,各环节攻关工作准备就绪。
精准施策,实现毫米级优化
团队首先在A2机组开始调试工作。由于M8-S1000机组运行速度快,“材料适应性提升”成为一场绕不过去的“硬仗”。
“任何一个瑕疵,一旦遇上如此快的运行速度,就会放大成设备上、质量上的大问题。”卷包车间包装维修组组长章军说。
为此,团队成员以“带着放大镜看问题”的心态,聚焦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丝不苟持续改进优化,为提升设备运行效率筑牢根基。
调试过程中,M8卷烟机显示屏上时常出现“烟支切刀滞后”的提示信息。停机细看,刀片上有一层白色积胶。卷接维修组组长陈卿一边熟练地清洁刀片及周围部件,一边和团队成员说道:“这个牌号水松纸上胶后,很容易把胶水带到刀片上,高速运转时这些积胶便容易带来质量风险。”
为此,团队经过反复摸索,提出了应对举措:增大切割鼓轮切割槽间隙至0.5mm,将刀片由原来的0.35mm改为0.2mm。此外,调整刀片切割位置、定期进行拆卸清洁等措施,经实践验证均可有效降低故障频率。
对模盒进行调整后,团队顺利攻克透明纸褶皱等技术难点,解决了产品深色外观设计在检测器精准识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产线复刻,助推柔性化生产
用时4个月,团队提前完成了A2机组的换牌生产。第一组设备的顺利运行,为后续改造提供了有益经验。
针对此前A2机组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团队成员“补位”合作,不断探索逐步提高设备运行速度的方法,及时跟踪记录提速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提炼工作经验,推动设备运维模式全流程改进优化。
“我们立足A2机组生产实际,摸索出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管理、维修、质检、操作高效合作工作法。”团队负责人朱增旭总结道,以A2机组单机突破为基础,他们决定将这套方法复制到A1机组,仅用1个月时间便完成设备调试并形成产能。5个月内,A1、A2机组以良好状态投入到“利群”(软长嘴)生产供应中,增强了生产灵活性,提升了柔性化生产能力。
稳质提速后,在M8-S1000机组的支撑下,卷包车间设备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目前,他们正在M8-H1000机组进行“利群”(硬)的换牌生产,以期进一步发挥超高速设备优势,不断提升市场保供能力。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