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香烟的烟标。王新智供图
在行业员工王新智的烟标收藏品中,有一张烟标格外醒目。这张烟标以黄色为底色,主版图案是一架运输机在浩瀚的天空中翱翔,下方有连绵的群山、纵深的峡谷。看着这张烟标,耳边仿佛能够听到螺旋桨的轰鸣声,感受到飞机在天空翱翔时所展现的雄伟气势。
这就是“驼峰”香烟的烟标,它的名字和烟标上的图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驼峰航线。
这张烟标,承载着上个世纪的记忆,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本土抗日力量与盟军共同构建的一条至关重要的空中运输通道——驼峰航线。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打击中国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日军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连封锁了中国的海岸线以及中越通道,还切断了中国与外界重要的陆上交通线——滇缅公路,这导致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
为了打破日军封锁、保障中国抗战物资供应,1942年6月,中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决定联合开辟新的空中运输航线。
该条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跨越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进入中国云南和四川地区,全长约800公里。航线沿途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因而得名“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二战期间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飞行条件最艰险的空中运输线,它突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封锁,成为向中国运送战略物资的“空中生命线”。
受限于生产技术,当时中美双方的运输机几乎毫无通信、气象、导航保障,再加上极端恶劣多变的天气、复杂的地形以及日本战斗机的攻击,驼峰航线上坠毁的飞机达上千架,牺牲的飞行员数以千计,驼峰航线一度被称为“死亡航线”。
即便如此,从1942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几乎每天都有数十架飞机往返于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脉上空,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分昼夜飞行,只为打通抗战物资的运输通道,巩固发展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在长达三年多的艰苦飞行中,中美两国在驼峰航线投入数千架飞机,往来运送各种战略物资80余万吨,包括武器、弹药、药品、机器设备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持。
为了铭记这段艰辛壮烈的历史,中国元丰烟厂特别推出了以“驼峰”命名的香烟品牌,以此向那些英勇无畏的飞行员们致敬。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这些在白雪皑皑的峡谷间闪烁着的晶莹亮点,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携手同心、并肩战斗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程,也是中华儿女跨越艰难险阻、奔向美好未来的鲜活印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