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的大酉山自古以“藏书洞”“讲学堂”闻名,承载着几千年历史文化。
如今,当大酉书院的飞檐翘角“飞入”乡村便利店,当古籍中的智慧结晶化作助农直播间的鲜活故事,传统文化与现代商贸的碰撞,悄然书写着“文旅+”的篇章。
在大酉书院所在的辰溪县潭湾镇,有一家名为昊轩便利店的“湘村636”加盟终端。走进店内,复刻的大酉书院造型格外引人注目,助农区还嵌入了书院墙体造型,搭配仿古飞檐、书架式陈列架,组成了“乡村振兴+传统文化”的特色陈列区。
在店内的“大酉文化体验区”,设置有茶台、休息区,游客可以一边品味当地特色“酉桃”“酉果”“酉橘”等原生态农产品,一边听店主余善文讲述大酉山故事。
同时,余善文依托大酉山文化资源,因时因势设计主题陈列,匹配不同客群。
“现在游客走进来,除了买东西,还愿意在书院墙造型前拍照,坐下聆听大酉山的故事。”余善文一边整理商品一边笑着说,“有游客说,在我们店里买的不是商品,是‘能带走的大酉山文化’。这句话让我觉得,把店铺做成‘文化书肆’比单纯卖货更有价值。”
在潭湾镇,类似的店铺不止一家。这些店铺不仅是大酉山文化传播的窗口,也是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支点。
近年来,辰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依托全域零售终端网络搭建“云端助农桥梁”,将直播助农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他们与怀化市人社部门开展“马兰花计划”培训,从直播镜头运用、话术设计到物流对接进行全链条赋能,帮助零售户掌握“把乡野故事转化为线上流量”的技巧。
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零售店主,谭湾镇华风便利店店主王风莲不但参加了相关培训,还在辰溪县局(分公司)客户经理的指导下,在店内打造了标准化“助农直播室”,配备专业补光灯、收音设备及农产品展示架,还设计了特色助农背景墙。
首场直播中,桃农刘际付带着质朴的笑容入镜,粗糙的手掌轻轻托起带叶鲜桃:“咱们的桃长在大酉山下,喝的是山泉水,施的是有机肥,每颗都套着纸袋防虫害,自然成熟不催熟。”质朴的讲述,搭配王风莲的真诚推介,3小时就吸引了2300余名网友围观,线上成交量突破210公斤。
如今,在辰溪县局(分公司)的指导帮助下,潭湾镇不少农网终端形成了“终端+农户+服务”闭环体系。零售终端既承担直播带货功能,还提供农产品试吃、溯源查询服务,同时与物流企业合作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全国直送。
潭湾镇零售终端的升级与变迁,离不开当地零售户的主动求变与互助共进。
为帮助“银发店主”跨越数字门槛,潭湾镇“80后”店主刘石燕将自己的店铺升级为“银发数字驿站”,每周三开展“一对一”教学。针对老年零售户急难愁盼问题,刘石燕制作“大字版”流程图。从扫码枪对准商品条形码的“瞄准姿势”,到收银界面“确认收款”的手指落点,都用图片标注得清清楚楚。
当62岁的零售户谢伯伟熟练地用扫码枪完成收款,当“银发店主”们围坐在一起讨论AI大模型推荐的节气营销方案,辰溪县局(分公司)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实现“一人会”到“一片通”的转变,让每一个终端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微枢纽”。
以“文旅+数字”驱动转型,让零售终端焕发古韵新貌;助农直播架起桥梁,数字赋能小店经营……乡村小店的升级,不仅助力旅游服务模式创新,更是以文化兴业、数字“活”乡为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的生动注脚。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