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修订稿落地,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禁酒令”。新规明确“公务接待工作餐不得提供白酒”,各地旋即展开违规吃喝专项整治。
短短三十天,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意外的先斩到了烟酒店的头上,销售额普遍断崖式下滑80%,大批店主表示撑不下去了。
“过去一个月,白酒销售同比下滑了80%,90%的烟酒店都在跌!茅台价格已经跌破2000,习酒1988也就300左右,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郑州烟酒店老板叹息道。
断崖式下跌的根子,在于一刀切到了“大动脉”。 那些“团购大户”——国企、医院、银行,在禁令高压下为避嫌几乎全面暂停购酒,连带着谨慎的私企商务宴请也大幅萎缩。
酒商李总的困境颇具代表性:“眼下高压环境,酒类消费几乎冰点,只能靠卖水、啤酒和饮料勉强维持生计。”悲观情绪如寒潮蔓延,店铺转让告示渐多,门可罗雀,问津者寥寥。
有数据显示烟酒店进入倒闭潮。2015-2022 年,全国烟酒店以年均 15% 的复合增长率野蛮生长,354 万家门店构成酒水销售的核心终端网络。但 2023 年形势急转直下,新增注册量从 50 万家骤降至 18 万家。
中国烟酒流通协会预测,2025 年全国烟酒零售店数量将减少 17%-22%,个体小店成为闭店潮的重灾区。
政策在基层的执行过程中逐渐变形加速了这一现象,一些地方将“禁止违规吃喝”误解为“禁止一切吃喝”,导致了层层加码,出现了许多荒谬的情况。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给烟酒消费带来了阴影,也使得生活失去了原有的烟火气。
前天,人民网旗帜鲜明地强调:“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是为防住腐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而不是防住人间烟火。”
然而,酒类行业内部已经感受到了冲击。特别是高端名酒,由于渠道的大量抛售,各大酒企不得不调整策略,频繁推出裸价政策和渠道补贴,来稳定价格体系。
回顾2015年的“史上最严禁烟令”,白酒行业可以从中得到借鉴。烟草的社交属性逐渐被个人偏好所取代,两高市场和二三类烟逐渐向普一类烟靠拢,品质和创新成为了竞争的核心。
高端产品需赋予更丰富的价值,并通过技术更新来增强用户体验,比如烟草业中的3mg之战;中端产品则应推出小包装、淡口味的产品以满足个人需求,同时积极开拓养生酒这一新兴市场。
需求永远不会消失,只待价值的重塑。随着政策界限的逐步明确,白酒消费将从“权力的酒桌”转向“人情的餐桌”。
正如人民网所说:为正常消费亮绿灯,让大家可以品尝美味,让城市更有烟火味,让人情更有温度。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