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村地区,居民对各类中介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然而现实中愿意投身其中提供服务的人却寥寥无几。在此情境下,笔者萌生出一个想法:食杂店不妨将中介服务纳入业务范畴,以此为卷烟零售吸引客流,缓解卷烟销售面临的困境。接下来,让我们一同看看这些极具潜力的中介服务项目。
一、水电维修服务中介:打破供需信息壁垒
镇村水电工群体呈两极分化。部分水电工业务繁忙,常年无休,只接大活,对小活不屑一顾。居民想请他们,得提前预约,还得时刻盯着他们空闲时段催促,不然极易被遗忘。而另一部分水电工则长期无活可干,只能外出打零工,辛苦且报酬低。
这导致居民面临难题,家中电路故障、灯具不亮或想改造线路时,常找不到合适维修人员。居民大多只知卖建材、电料的商家能提供简单维修,对其他掌握水电技术的人一无所知。笔者就曾因家中电路问题四处寻人无果,改线路的愿望也一直落空。
与城市自发劳务市场工种齐全、工人愿接小活不同,乡村因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此类便利难以实现。
如今食杂店烟酒百货生意不佳,店主闲暇多。不妨在店门口挂牌,邀请水电服务供需双方登记,由食杂店牵线搭桥。是否收费不重要,关键是能打破信息壁垒,为食杂店引流,毕竟此类服务在乡村市场空白,居民需求却迫切。
二、“拾零活”中介:挖掘乡村潜在劳动力
在乡村,诸如房屋瓦片脱落、自来水渗水、拉土垫院子等杂活,想要找到合适的人来做也并非易事。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老年人又因身体原因不太适合从事这类工作。然而,乡村中肯定存在能够胜任这些杂活的人,只是他们与有需求的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乡村食杂店完全可以承担起“拾零活”中介的角色。零活的内容丰富多样,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时拓展。比如搬家、跑腿等服务,在乡村同样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通过搭建这样一个中介平台,食杂店不仅能够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还能为自身带来客流量,实现双赢。
三、说媒:传统优势与新兴需求的结合
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说媒这一职业逐渐成为热门。虽然婚介所早已存在,但传统的婚介服务主要面向未婚人士,而如今以“二婚”撮合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需求日益增多。
食杂店在日常经营中,经常与周围人群打交道,对居民的情况比较了解,具有做好婚介服务的先天优势。而且,婚介业务吸引来的大多是热心的父母,他们与食杂店的顾客群体高度重合。做好婚介服务,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还能为食杂店带来稳定的客源,对店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二手物品代卖:顺应节俭生活新趋势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节俭度日将成为居民今后生活的主基调。对于乡村居民来说,节俭本就是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是在过去几年,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一准则有时被忽视。
如果食杂店能够单独辟出“二手物品”代卖专柜,将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每到寒暑假,学生们和家长们都会四处寻找学生用过的书籍、学习资料、生活用品等。二手物品专柜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而且这些物品往往带有学生的注解和笔记,对自学很有帮助。此外,学生的电脑、手机、课桌、课外读物等用品也可以拿出来代卖。初次尝试者不妨从学生用品入手,待业务成熟后再逐步扩大范围。这项业务本质上属于中介服务,因此在此一并介绍。
五、就业信息中介:助力乡村人才流动与发展
在镇村地区,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很多年轻人渴望外出寻找更好的工作,却苦于缺乏有效的就业信息渠道。同时,一些企业或工厂在镇村周边有招聘需求,也难以快速找到合适的本地劳动力。食杂店凭借其广泛的人脉资源和日常经营中与居民的密切接触,完全可以充当就业信息中介的角色。
一方面,食杂店店主可以主动与周边的工厂、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等建立联系,收集他们的招聘信息,包括岗位名称、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工作地点等详细信息。另一方面,在店内设置专门的就业信息展示区,如张贴招聘信息海报、摆放宣传手册等,方便居民随时查看。店主还可以利用日常与顾客交流的机会,主动向有求职需求的居民推荐合适的岗位,并协助他们与企业进行沟通。
此外,对于一些有创业想法的居民,食杂店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创业信息,如当地的创业扶持政策、小额贷款申请渠道、创业培训课程等。通过提供就业信息中介服务,食杂店不仅能够为居民解决就业难题,还能增强与居民之间的信任和互动,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消费,进一步提升店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食杂店经营的核心在于“便民”。在“专卖”招牌的含金量大幅下降的当下,“便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当然,“便民”的方式多种多样,中介服务只是其中之一。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广大食杂店店主提供一些经营思路,让食杂店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