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闻名遐迩的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在苍山之下的烟田里,在洱海之畔的烤房旁,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书写着他自己人生的“风花雪月”。
他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技术中心员工苏家恩。
20余年来,苏家恩扎根一线,穿梭于田间地头,奔走于培训课堂,以维护烟农利益、提升烟农收益为己任。他是烟农心里敬重的平易近人、技术过硬的“苏老师”,也是努力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桥梁的“苏代表”。
今年,苏家恩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我是农民的儿子,学成归来,就要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
1999年9月,苏家恩大学毕业后进入大理州局(公司)工作,投身烤烟烘烤技术研发推广事业。
为什么要选择烟叶烘烤方向?
烘烤是烟叶生产的“临门一脚”,俗话说,种得好不如烤得好。对广大烟农而言,烟叶烘烤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一整年辛勤劳动的收益。
彼时,“红花大金元”是大理州烟农种植了多年的品种,也是大理州的特色优质烟叶品牌。
烟农对“红花大金元”品种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收购价格高、收益好,忧的是太难烤。
第一次下乡,苏家恩看到烟农烤坏烟叶时垂头丧气、满脸沮丧的愁容,至今难忘。作为农民之子,烟农的困苦深深刺痛着他的心。
苏家恩在查看烟叶烘烤质量。
刚开始,对烟叶工作和烘烤技术不熟悉,苏家恩就挨个请教身边的技术员,一天几次跑到烟田里观察烟叶生长情况,不眠不休蹲守在烟农家的烤房边……
大部分的业余时间,苏家恩都用来查阅数年间各大期刊学术文献、咨询省内外烘烤专家、观察烟叶颜色与形态变化。他的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烘烤曲线修改了一回又一回,足迹遍布大理大大小小的烟区。
烟叶生产受天气影响大,起初,苏家恩日复一日地尝试却收效甚微。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没有击倒他,反而坚定了他继续研究下去的信念。
“我是农民的儿子,学成归来,就要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苏家恩说,那段时光里,他的目标单一而明确。
尝试、革新、失败,再尝试、革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以后,苏家恩成功确定了“保湿增温促变黄、及时排湿巧定色、稳温延时促黄筋”的烘烤策略,破解了烘烤难题,大大提升了当地烟农收入。
以此为基,苏家恩又先后发明了“减少高海拔地区‘红花大金元’烟叶低温冷害损失的烘烤方法”“一种‘红花大金元’品种多肥烟叶的烘烤方法”等技术,“红花大金元”烟叶烘烤后的品质越来越好。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每年7月,大理地区细雨绵绵,苏家恩总是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雨后及时到烟田取样,以便为烟草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早在2013年,苏家恩便在云南省立项开展“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在烘烤中的应用”项目,通过对生物质、甲醇、天然气、电能等多种新能源烤房开展研究,率先提出生物质燃料替代煤炭烘烤的理念,指导烟农将烟秆变废为宝作为烟叶烘烤的燃料。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苏家恩看来,把烟秆做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烟叶,解决了燃料成本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一举多得。
2018年,他带领烘烤团队编撰了密集烤房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装置云南省地方标准,为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烟叶在云南的推广应用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截至目前,云南省已推广应用生物质燃料烤房10万多座,全省每年可减少煤炭使用量近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多万吨。大理州12个县市共建设22条生物质颗粒加工生产线,年产量5万吨,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生物质颗粒燃料100%自给自足的烟区。
苏家恩在实验室里与同事一起分析烘烤数据。
2021年,大理州印发《洱海流域“十四五”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烟叶被列入洱海流域农作物种植正面清单。
几年时间里,大理州局(公司)与云南中烟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理卷烟厂、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全面实现烟叶种植有机肥替代化肥,这高度契合了地方环境保护的要求。
大理烟草科技小院2022年成立后,便围绕洱海保护、绿色生产开展探索与实践。
在大理烟草科技小院内,苏家恩经常从烟叶零碳烘烤视角出发,与青年技术人员讨论洱海流域植烟区养分精准管理技术。
与此同时,他还参与了烟田土壤保育和农田废弃物可持续利用、大理“海西模式”构建等一系列创新成果,促进粮烟协同,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以解决问题为己任,在困境中突围,在奋斗中拼搏”
问题导向,一直以来都是苏家恩坚持的工作原则。
“以解决问题为己任,在困境中突围,在奋斗中拼搏”,这是他写给自己的座右铭。
2021年5月21日,漾濞彝族自治县发生6.4级地震。得知消息后,苏家恩首先想到的是:烟区群众受灾情况如何?农田基建和烤房有没有受到影响?
苏家恩很快了解到,在漾濞县,共有1557间烤房受损。一想到还有两个多月就要进入烟叶烘烤期,他彻夜难眠。
为帮助灾区烟农尽快恢复生产,确保不误农时,苏家恩向上级建议在灾区建设可移动式新能源烤房。
得到上级批准后,苏家恩和省内有关专家组成项目组,进入灾区调研。
经过争分夺秒、夜以继日的努力,项目组仅用21天就制定了大理州可移动式新能源烤房技术标准。
此后,苏家恩和同事们走村串寨,认真检查与监督,及时解决烤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021年7月23日,536座可移动式新能源烤房落成。烟叶烘烤季结束后,灾区烟农的收入不降反增,新建的可移动式新能源烤房不仅完全满足当地烟叶烘烤的需求,而且有效提升了烟叶烘烤品质,使漾濞县当年交售上等烟比例较上年增加5.65%。
苏家恩带着基层工作者开展烟农增收调研。
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苏家恩下乡走村入户开展调研更频繁了。
2024年,在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后,苏家恩提交了两件建议:《关于协同推进农业生产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建议》和《关于解决设施农业用地难的建议》。
“这两件建议分别基于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和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提出,希望对激发乡村人才活力、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起到积极作用。”苏家恩说。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为大理州组织的烟叶标准化生产及重大专项技术培训班、云南省其他州市组织的采烤技术培训班授课,近年来累计培训人员近2000人次,参与并完成了行业相关教材编审工作。
山海情缘,惠农暖心。这位烟草行业的技能领军人物,仍在持续书写助农增收答卷,为实现大理州“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目标贡献力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